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经济

热点追踪

自媒体

主页 > 产业 > 石化 >

三大云厂商“以价换量” 市场格局或重塑

时间:2023-05-31 07:15:02来源:互联网

头部厂商加码技术研发 促进整体规模快速成长

三大云厂商“以价换量” 市场格局或重塑

  自从阿里云打响降价第一枪后,腾讯云、移动云纷纷跟上。截至目前,国内云计算市场竞争激烈,七大头部云计算厂商中已有三家卷入价格大战。此番新一轮降价潮将对云厂商和云计算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厂商卷入价格战

  5月16日晚间,腾讯云宣布对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降价政策将于6月1日起正式生效。随后,腾讯云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

  同一天晚上,移动云也宣布对多款云产品降价,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60%,降价政策于5月17日正式生效。移动云方面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本次优惠活动以“5·17”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为契机,围绕中小企业刚需,精准帮扶企业解决上云用云难题。活动覆盖计算、存储、数据库、安全备份、大数据等六大板块的十余款产品,活动期间,移动云以更丰富的全线产品、更优惠的价格,降低企业上云用云门槛。

  而这场价格战的第一枪,是由阿里云打响的。4月26日,阿里云宣布了史上最大规模降价,核心产品价格全线下调15%至50%,存储产品最高降幅达50%。

  至此,国内七大头部云计算厂商中已有三家卷入此次价格战。

  对于阿里云大规模降价的原因,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团CEO张勇表示,阿里云致力于“让算力更普惠”,这次大规模降价是希望将技术红利更多回馈给客户和伙伴,持续降低用云成本,扩大云的市场空间。

  “云计算厂商降价,一方面是为了抢夺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规模化效应带来了运营成本的降低。”资深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一位云计算行业从业人员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公有云市场本身就是一个依赖规模效应的市场,因此市场占有率指标比较关键,竞争也很激烈。自从ChatGPT爆火以来,大家开始关注大模型应用的广阔前景,而支撑大模型应用需要很强的算力,这更加促进了对云计算和GPU集群的市场需求。”

  “阿里云在主推自己的自研芯片和操作系统,无论是从技术角度(降低成本)还是从市场角度(运营推广)而言,都有动力去降价。腾讯云等其他厂商是在市场竞争压力下跟进表态的。”上述从业人员说。

  影响尚可承受

  在此次价格战中,腾讯云的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为40%,移动云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为60%,阿里云部分产品最高降幅为50%。三大云厂商的部分产品价格几乎“对半砍”。

  如此大的降价幅度,云厂商是否担心“入不敷出”呢?

  中国商报记者从阿里云方面获悉,规模效应和持续投入自研技术,是阿里云能够持续降价的原因。与此同时,过去10年,阿里云将计算的成本降低了80%、存储成本降低了近90%。

  “随着公有云IaaS资源池的不断扩大、PaaS和SaaS产品的研发不断投入,以及客户群体云消费能力的不断加强,头部云厂商在价格上有了更多腾挪的空间。AI能力的提升和底层资源调度能力相结合,也有力支撑了云服务商的成本持续优化。”IDC中国研究经理崔婷婷告诉中国商报记者。

  “云计算的特点就是通过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利用率,因此对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异常激烈。”上述从业人员表示,“短期内对盈利肯定有影响,但这种力度的降价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各厂商追求的还是长远的布局。尤其是随着政企数字化需求旺盛以及AI的持续发展,云计算市场未来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

  “目前盈利的云厂商很少,大幅度降价会延缓盈利节奏,甚至会将小厂商排挤出局,但这也是互联网科技业务发展的惯例。”马继华表示。

  目前,国内只有两家云厂商能够实现盈利——阿里云和百度智能云。

  阿里云在2022年的收入约为776亿元,利润为13.13亿元;百度智能云在今年第一季度才实现盈利,融易新媒体,收入为42亿元,同比增长8%。

  “在短期内,降价必然会对公有云服务商的盈利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目前降价产品的范围来看,影响应在可承受范围内。”崔婷婷表示。

  “从目前阿里、腾讯和移动云的降价信息来看,降价是多维度的,不同的产品线和不同的时间段具体情况有较大区别。另外,对于公有云大客户来说,本身有一定议价权,而且除了产品价格外,咨询、建设和运维服务同样是重要的成本支出。所以,降价行为折射到具体市场落地情况上,可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是从总体来说,降价对于公有云用户来讲是普惠于民的行为,尤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来说可能更加利好。”崔婷婷表示。

  行业竞争加剧

  无论是市场份额、业务收入还是产品价格,云厂商都已经“卷”起来了。

近期热点

三大云厂商“以价换量” 市场格局或重塑 05-31

注册制下各方充分博弈 打新不再“稳赚不赔” 05-31

A股公司定增募资额同比增逾八成 05-31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范围扩大 总体产值同比增长6.76% 05-31

中国奶类产量保持增长势头 预计2023年产量4227万吨 05-31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