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5 12:49:03来源:新媒体
防疫政策的逐步优化和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有望带动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回升,预计A股将处于相对顺风的环境之中。
从2022年初开始,局部散发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大了国内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与此同时,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伴随着前期通胀高涨带来的美联储年内七次强力加息,全球以美国为首的多数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政策紧缩周期,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现。
基于本年度国内国际宏观经济环境,本文将梳理今年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三大阶段及其特征,并前瞻2023年金融市场运行趋势。
今年以来,按宏观环境的变化,大致可以将金融市场的运行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月-7月),疫情扰动下的宽货币+稳信用,利率窄幅震荡,股票先下后上。
“三重压力”下货币财政双发力,“宽货币现实VS宽信用预期”。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其中国内疫情冲击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海外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的影响逐步显现、全球经济下行压力显现,货币政策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和社融稳定增长,狭义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但是国内货币政策面临内外均衡难题以及物价上涨风险,1月超预期MLF降息后面对美联储快速加息,货币政策倾向于通过结构性工具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等薄弱领域的支持,通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效能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经历了2021年下半年以来的宽信用政策积累,市场对宽信用预期明显升温。
局部疫情散发多发、货币趋于宽松,海外紧缩和中美利率倒挂制约利率下行空间。房地产行业持续承压的基础上,一些地方疫情多发散发进一步加大了国民经济挑战,货币政策整体趋于宽松。但伴随通胀高涨,全球以美国为首的多数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了政策紧缩周期,中美利率深度倒挂,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空间——4月15日央行宣布降准25bps,降准幅度低于预期;5月央行维持MLF利率不变而推动LPR利率下行。虽然在央行上缴利润、财政留抵退税、信贷需求较弱的背景下,资金面出现大幅宽松,但随着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财政政策加大支出力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频出,债券市场在宽货币和宽信用之间来回博弈,利率呈现窄幅震荡行情。
而权益资产在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疫情散发等因素的冲击下先是经历大幅调整,随后因疫情企稳而有所反弹。相比于债券市场上半年的“波澜不惊”,权益资产走势则更加曲折。今年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增长动力有所受限。开年以来,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和部分地方疫情散发等不利冲击,更是影响了A股走势,4月末,上证指数一度向下突破2900点。但随着局部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自5月开始,我国经济“爬坡出谷”,权益资产也开启小幅回升行情。
第二阶段(8月),意外降息打开货币宽松想象空间,利率快速下行,股票回升乏力。此阶段经济数据持续走弱、信贷数据同比明显少增,总需求不足问题进一步凸显。但在美联储启动快速加息后,国内货币政策受到一定的外部制约,宽松操作以降准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主,债券市场对于进一步货币宽松操作的预期平淡。8月国内货币政策凸显“以我为主”,在美联储快速加息背景下,央行意外下调MLF操作利率10bps,扭转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阶段国内降息受制的预期,打开了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操作的想象空间。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在意外降息后迅速下行至2.58%,接近历史低点。
第三阶段(9月至今),资金面收敛,宽信用政策加力,利率振荡上行,股票进入政策博弈期。
汇率贬值制约货币政策预期,政策倾向于宽信用。8月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贬值趋势,离岸美元兑人民币一度达到7.3,制约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遂转而谨慎,除月末提高逆回购操作规模外,始终维持散量逆回购操作,资金利率中枢受MLF缩量续作、二季度央行上缴利润和财政留抵退税结束、信贷投放消耗超储的因素影响而逐步缓慢抬升,资金利率波动逐步放大。宽货币政策空间受限,宽信用政策陆续出台、落地生效,8月末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包括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和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等在9月起陆续落地;9月下旬地方宽松地产政策频出,高频数据也显示超一线城市地产销售有所回暖,宽地产预期进一步发酵。该阶段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回升至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