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05 14:10:01来源:上海证券报
近年来,我国电网投资建设依然保持较快节奏。随着新能源接入电网比重不断增加,配网智能化建设、传统电源灵活性改造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工作。同时,海外市场电力基建需求潜力较大。
在瑞银中国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廖启华看来,电力设备板块是今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最具投资价值的板块。业界专家普遍认为,2025年我国电力设备行业景气可期,甚至有观点认为将迎来超级周期。
特高压建设有望持续提速
2025年1月8日,在重庆市渝北区N6376张力场,随着最后一场导线在梁脊陡峭、沟壑深邃的施工现场展放完毕,“疆电入渝”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重庆段)全线贯通。该工程投产后,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助力重庆形成“一交一直”特高压输电新格局。
2024年12月27日,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建成投运。我国西南电网的主网架电压等级从500千伏提升到1000千伏,每年最大可从川西等地向四川、重庆负荷中心输送清洁电能350亿千瓦时,相当于近一千万户家庭1年的生活用电量。
国家电网公司披露的信息显示,2024年我国电网投资或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10%,创下2015年以来新高。根据国网山东电力公司透露的信息,近期,1000千伏烟威、海阳辛安核电送出两项特高压工程相继获得核准。此外,国家能源局将在2025年核准建设一批重点电力互济工程,积极推动多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核准开工。
随着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电力设备企业将率先获得订单。以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工程为例,许继电气中标了该项目换流阀产品,金额约6.11亿元。该公司还中标了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换流阀相关产品,金额约10.86亿元。据国电南瑞方面介绍,公司为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提供监控、特高压保护、测控装置、智能巡视等关键设备和系统的研发、调试以及相关支撑工作。
资深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研究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特高压工程是新能源大基地外送的关键基础设施,2025年相关招标开展进度有望加快。由于最新的特高压通道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特高压柔性直流技术越来越受重视。中信证券最新研报建议,围绕特高压和输变电建设带来的增量和柔性直流带来的技术进步,布局核心产业链企业。
配网智能化、灵活性改造市场大
如果说特高压输电线路是电网主动脉,那么配电网就是电力系统的毛细血管。随着分布式新能源规模化接入配电网,新型用能形式不断涌现,新业态蓬勃发展,均要求配电网持续提高供电充裕度及可靠性,加快提高配电网承载力和灵活性。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在配电网建设改造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尤其是近年来南方电网在配电网的投资改造金额约占其同期电网投资的50%。2024年7月,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均宣布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快设备更新。配电网可靠性提升工程在南方电网本轮设备更新改造中占有重要地位,投资比重达到14.66%。
有熟悉电网企业的专家对记者表示,电网投资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结合2024年我国发布的《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重磅文件,配电网投资建设将继续成为电网企业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
其中,智能计量产品已成为电网企业重点采购产品。海兴电力1月3日公告称,根据收到的中标通知书,公司成为南方电网2024年计量产品第二批框架招标项目中标单位。公司中标该项目中单相智能电能表、三相智能电能表、宽带双模通信模块和负荷管理终端,合计中标金额约为2.29亿元。万胜智能近日发布公告称,落实公司为南方电网2024年计量产品第二批框架招标项目中标单位,中标总金额为2.23亿元。
基于新能源发电不稳定的特征,调峰调频、储能等高质量辅助服务将成为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国际能源署(IEA)在2024年底发布的《2030年中国的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报告》认为,中国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量增长迅速,电力系统面临转型。2022年至2030年间,短期灵活性需求预计因光伏发电扩张而大幅增加。IEA专家认为,目前火电、水电等常规电源在调峰辅助服务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将通过有效政策和市场机制实现电力系统灵活性目标。
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能源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推动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的“三改联动”,输配电、风电、光伏、水电等领域实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