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08 17:20:01来源:界面新闻
尽管可能会有人认为《能源法》在某些方面不够细致,或者提出的目标不够高、不够明确,但从我个人角度来看,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法律。它不仅符合各方的期待,也极大地增强了行业的信心,为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界面新闻:最终版本的《能源法》,还有哪些亮点?尤其是考虑到《能源法》提炼了现行法律和政策文件中的制度,有哪些部分是新的,需要重点关注?
陈兴华:《能源法》其实是对我们多年实践经验的确认,并没有超出当前的实际做法,是稳健的。作为一个法律,它体现了国家的整体意志。《能源法》最终能够得以出台,就是最大的亮点。这一点尤为重要,实际上它代表了多方的共同努力和长期探索。
回顾过去,能源管理体制的演变经历了很多波折。从最初石油、电力等领域的分割管理,到后来有了合并的尝试,能源部(局)也经历过解散、重组等过程。这部《能源法》的出台,标志着这些艰辛探索终于达到了共识。
究竟到亮点和创新方面,首先是《能源法》对新能源、新业态、新技术的积极支持。比如,互联网+、分布式能源等新型技术和模式,在过去几年中,成为推动能源行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法律明确提到支持这些新兴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和非化石能源领域。这体现了能源行业的活力,并为新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是对市场化改革的坚持。2007版的《能源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没有单独设立能源市场专章,虽然市场化的方向是明确的,但是因为当时能源的市场化程度还不足以支撑法律能做出专章设置。随着能源市场的发展和改革的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做法愈发明确,特别是对能源市场的管网设施开放、市场竞争等问题的规定。这是《能源法》一大亮点,体现了国家在能源领域推进市场化、激励竞争的决心。
第三点是“双碳”目标的写入,《能源法》首次在法律层面明确了双碳目标,即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法律责任。这是一个重大亮点,表明能源领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已经从政策层面上升到了法律层面。
《能源法》还对一些新兴问题进行了回应。例如,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如何保障能源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法律明确提出了能源供应保障的究竟要求,包括对产供储销环节的保障措施,为未来能源安全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框架。
最后,是国际合作部分的增强。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阶段,增加了“反制措施”条款,专门为中国能源企业在海外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提供法律保障,保障企业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