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13 18:49:59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 田鹤琪
连日来,一系列有关节能降碳方面的举措陆续出台。
据国家发改委网站6月7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下称《计划》)。
《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高炉、转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分别比2023年降低1%以上,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吨钢综合能耗比2023年降低2%以上,余热余压余能自发电率比2023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此外,2024-2025年,通过实施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形成节能量约2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5300万吨。
到2030年底,钢铁行业主要工序能效进一步提升,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先进水平,吨钢综合能耗和碳排放明显降低,用能结构持续优化,高炉富氧技术、氢冶金技术等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取得突破,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钢铁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5%左右,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
2020年,中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氮氧化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全国工业源中的对应占比分别为22.3%、12.1%、16.4%。因此,推进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迫在眉睫。
本次《计划》共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包括完善产能调控和产量管理、提升新建项目节能降碳水平、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推动全流程余能利用、提升短流程电炉炼钢比重、加快发展低碳冶炼新模式、提升数字化管理水平。
在完善产能调控和产量管理方面,《计划》指出要严格执行钢铁产能置换政策,加强地方及企业钢铁冶炼装备梳理摸排,严格限制高耗能低附加值钢材、生铁、焦炭等产品出口。
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完成技术改造或淘汰退出。
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高达10.53亿吨,同比增长5.2%,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创历史新高。
2021-2022年,中国对粗钢产量实行了平控政策。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2023年中国粗钢产量约10.19亿吨,同比增加100万吨,同比基本持平。
在提升新建项目节能降碳水平方面,《计划》强调加强新建钢铁冶炼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论证。坚决停批停建不符合产业规划、产能置换、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重点污染物总量控制、污染物排放区域削减等要求的钢铁项目等。
《计划》表示,应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钢铁企业增加自备焦炉炭化室高度和容积,推广焦炉单孔炭化室压力调节和自动加热控制等技术;实施烧结、球团装备大型化升级改造,推广烧结烟气循环、低能耗低排放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提升钢铁行业清洁运输水平,因地制宜推动运输、作业车辆和机械。
同时,《计划》指出要推动全流程余能利用。加强钢铁行业余能利用改造,有序开展余能自发电装备更新,优化二次能源直接利用方式,减少能源转化次数;积极推进副产煤气利用,推广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亚临界煤气发电、超高温超高压发电等高效利用技术等。
针对提升短流程电炉炼钢比重方面,《计划》提出积极发展新型电炉装备,在符合节能降碳、环保、产业等政策条件下,加快推动有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炼钢转型为电炉短流程炼钢。到2025年底,融易新媒体消息,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
根据工艺不同,钢铁冶炼可分为长流程和短流程。其中,长流程一般采用铁矿石和冶金焦冶炼铁水,设备使用高炉+转炉;短流程采用废钢为主要原料,使用电弧炉。
目前,中国九成以上的钢铁产能为长流程的高炉炼钢工艺。
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曾发布的报告显示,在长流程炼钢中,炼焦、烧结/球团、高炉工序等炼钢工艺的前置步骤,消耗了钢铁生产70%以上的能源,导致了额外的原料消耗、空气污染、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