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1-02 17:06:20来源:盖世汽车
继小鹏与大众牵手之后,零跑的又一次“反向合资”,将自己推向了舆论的焦点。
但不同于小鹏、大众的合作对股市的激励程度,彼时,小鹏股价一度大涨40%。
10月25日,外媒曝Stellantis即将收购零跑汽车20%股份后,零跑股价也只是微增近2%。次日,当零跑正式官宣Stellantis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该公司约20%的股权之时,10月26日,零跑股价反其道而行,跌近10%。
同样是“反向合资”,皆是利益“置换”,零跑和小鹏在享受鲜花与掌声之后,为何各自股价涨跌却有如此明显的参差?双方“反向合资”合作的背后,还有哪些值得考究的故事?
所谓的技术“输出”不一样
毋庸置疑,小鹏和零跑都缺钱。
这是眼下大多数尚未具备盈利能力的造车新势力的缩影。
对于小鹏而言。截至2023年6月30日,小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及定期存款为337.4亿元。对比2021年末的435.4亿元,以及2022年末的382.6亿元,小鹏现金流缩水不少。
对于零跑而言。财报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零跑自由现金流为10.18亿元,较第二季度的25.02亿元也出现大幅下滑。
有行研分析显示:“虽然零跑本季度经营现金流第二次转正,但按照真实的现金消耗速度测算,如果没有继续的融资,留给零跑的时间可能也就一年多左右。”
换言之,作为目前皆尚未实现盈利的两大新势力车企,小鹏和零跑都需要具备更多的资本,来参与新能源汽车市场下半场的角逐。
而在国内新能源汽车新势力阵营中,小鹏和零跑的身上,总是贴着“技术流”的标签。
如今,“技术”也正在成为两者立足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寻求更长远发展的底气。也就是说,“技术”,正成为小鹏和零跑“置换”更多资源的底牌。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小鹏和零跑这两次“瞩目”的与外资合作案例中,两者的“技术输出”有所不同。
首先看小鹏。7月27日,小鹏与大众共同宣布,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同时,大众汽车集团对小鹏汽车进行战略少数股权投资签订股份购买协议。
在战略技术合作方面,小鹏和大众将基于各自核心竞争力和小鹏汽车的G9车型平台、智能座舱以及高阶辅助驾驶系统软件,共同开发两款B级电动汽车车型,以大众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相关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开始投产。
此外,双方还将在多个领域探索其他潜在的战略合作,包括未来电动车平台、软件技术和供应链方面的合作。
我们可以认为,大众和小鹏的合作更多倾向于研发阶段,双方的技术合作是重点。
再看零跑。10月26日,Stellantis和零跑宣布,Stellantis计划投资约15亿欧元以获取零跑约20%的股权,这将使Stellantis集团成为零跑重要股东。
同时,本次交易也确定,Stellantis和零跑将以51%:49%的比例成立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公司。除大中华地区以外,该合资公司独家拥有向全球其它所有市场开展出口和销售业务,以及独家拥有在当地制造零跑汽车产品的权利。
在媒体沟通环节,Stellantis和零跑达成的共识是,此次合作建立的基础之一为零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这与大众和小鹏合作的基础别无二致。
但需要提及的是,零跑联席总裁武强在整场采访中多次强调的观点是:零跑同Stellantis的合作,不是技术换市场,不是中国技术出口。
武强表示:“我们同国际大厂战略结盟,是产品出口,不是技术出口,不是拿技术换国外市场。”
零跑方面也强调:“零跑国际只是对零跑产品进行营销服务工作的,没有技术层面的事。”
换言之,我们可以认为,区别于小鹏在研发端的技术合作,零跑的技术优势或将更多体现在后方整车产品方面,这同样利于零跑和Stellantis双方的利益共赢。
小鹏和零跑想要的“东西”不一样
持续亏损,一直是萦绕在小鹏头上挥之不去的阴霾。
今年第二季度,小鹏的毛利率为-3.9%,净亏损为28亿元,同比增加3.8%,环比增加20%,超过了市场预期的净亏损21.71元。
而万卷归宗,小鹏消极的财报背后,是该公司高成本生产投入和销量萎靡等种种诱因。
为此,小鹏正在积极寻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