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07 00:10:01来源:互联网
小米汽车为什么叫SU7?命名背后有什么心理暗示?周鸿祎称,小米对用户心理琢磨很透彻,让用户把车名联想到好车,车名好念好记。
自小米发布首款汽车SU7以来,相关讨论在各大平台几乎没停过。
作为小米造车的开山之作,SU7的命名也引起很多人的好奇。
小米官方给出的解释是:SU,代表SpeedUltra,即极端速度,不造慢车。但为什么是“7”,连雷军本人也表示不理解。
雷军自己吐槽:“我也不明白国内车圈,大家的车为什么都叫7系。后来我也跟着大家改成7。”
随手一搜,确实汽车行业的“7”系车遍地都是。传统汽车行业有宝马的7系,奥迪的A7、Q7,以及马自达的CX-7等;新能源车行业更是遍地开花:新上线的腾势N7、智界S7、享界S7、领克07、小鹏P7、极氪007……
从什么时候开始,7几乎成了新能源车的通用型号?
为什么很多新能源汽车命名都要用7?
传统汽车时代,汽车车型还是按照顺序排列的。
宝马7系的7,就是老老实实从1开始排到的,1系-6系都是中小型汽车,7系恰好是宝马品牌的旗舰车型,对标奔驰S级,属于高档系列。
后出现的奥迪汽车,为了对标宝马,也在A系列中同样对车型排序,虽然奥迪在宝马的7系上抬了一手,让数字更大的A8对标7系,但A7也遭划定到高档车型范围中。
与车型层次相对应,越高档的车型尺寸往往更大,因此,大多标以“7”的车型,通常属于较大型的C级或B级中型汽车中的高档车型。
对小米等新能源汽车来说,可以通过命名中的数字7,与宝马7系、奥迪A7的高档形象产生联想,提升消费者认知,同时标明自己的C级车型尺寸。
为什么消费者看到小米SU7可能会联想到宝马7系?有两个支撑理论。
锚定效应理论认为,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而关联学习理论认为,在面对新事物时,个体能够将两个信息之间的关联来形成对新事物的认知与学习。
究竟而言,传统汽车多年的市场教育已经让用户们形成了习惯认知。比如看见S就想起奔驰的最高档S系列,看见7就想到著名的宝马7系,进而将小米SU7与这两种豪华车型的高档形象联系起来,形成对SU7的第一印象——高档C级车型,继而强势影响后续的认知与购买行为。
同理,备受争议的保时捷同款外观、迈凯轮同款前车灯、林肯同款尾灯也是追求这样的效果。
进一步说,首款汽车锚定了7系的高端定位,可以保证整个系列车型的价值水准。后续就可以根据市场和行业情况灵活调整产品线,向下可以再推出SU5、SU6作为亲民款B级车型,向上可推出SU8、SU9系列作为顶配款D级车型。同系列无论哪款车型都不会至于落到SU5以下听起来比较低端的车型序列中。
其次,单从数字层面看,7这个数字具有很强的存在感,可以帮助提升品牌认知。
易得性直觉原理(availability heuristic)是人们在做决策和评估概率时的一种常见思维方式,人们往往会依据某类事情是否容易遭想起以判断该类事情发生的概率,当一个事件或信息遭推测发生概率越高,就越受人们重视。简言之,人们会重视那些更容易想到的信息。
数字7,就是1-10中最容易遭想到的数字。
心理学与神经科学领域专业交流网站Psychology & Neuroscience Stack Exchange曾有用户发起一个非正式的侦查,要求人们在1到10之间随机选择一个数字。结果显示,7是最常遭选中的数字,尽管这个侦查因样本数量较小不具备统计学价值,但还是体现出人们对数字7的偏爱。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窦东徽对壹读解释道,这就像让人们想一种蔬菜,大家往往想的是“白菜”、想一种水果大家通常想到“苹果”一样,7可能是人们心中简单数字 “原型”。
米勒原理也佐证了这一点。1956年,心理学家米勒在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中提出代表短时记忆的容量的“7±2”法则,也就是说,消费者短时间内只能处理5-9个单位的信息。数字7恰好位于这个范围的中心位置,因此它在信息处理中占据了一个“甜点”位置,融易新媒体消息,既不过多也不过少,恰到好处。
而人们在面对需要回忆数字时,往往倾向于选择那些在心理加工中占据优势位置的数字,7的最佳位置使得它在众多数字中更容易遭想起,也就更受到消费者重视。选择数字7命名可以帮助确保小米汽车在消费者心中有更强的存在感,从而提高品牌的识别度和偏好。
为什么“7”能代表更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