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2-07 03:40:36来源:互联网
原标题:77.7%大龄群体收到过诈骗信息,如何为务工者戴上“反诈安全帽”?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成为当前发案最多,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
春节前后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期,冒充上司、同事、熟人诈骗,以婚恋交友为名实施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网络刷单诈骗等案件易发多发。
务工者辛苦一年,拿到血汗钱,确定要擦亮眼睛,警惕诈骗!
《2023年移动支付安全大侦查报告》出炉
据央视新闻消息,2024年2月5日,中国银联发布《2023年移动支付安全大侦查报告》,2023年度,移动支付用户支付安全意识和行为呈现出一些特点与变化:
一、支付安全为用户第一诉求,超七成用户选择设置支付验证。愿意使用小额免密支付的用户中近半数用户倾向于低免密限额。
在遭访人群中,有近72%的用户表示在支付时会使用密码、短信验证码、生物识别方式(指纹、面部识别)来提高验证强度,以进一步保障账户资金安全;愿意使用“小额免密”支付方式的用户中近50%的用户可接受的支付免密限额为100元及以下。
二、支付App和银行App是用户高频使用的支付方式,银行App是用户大额转账的首要选择。
支付App和银行App是目前主流的移动支付方式。从使用频率看,每周使用上述App10次以上的用户占比达78%。直播、出行等平台支付等较上述支付方式仍有明显差距。在菜场超市、公共缴费、话费充值等小额便民消费场景中,遭访者高频使用支付App;在大额转账场景中,遭访者更倾向使用银行App。
三、综合电商场景仍是最主流线上消费场景,外卖、生鲜等生活服务平台受年轻用户青睐,网络直播购物成为公众认可新场景,适老化建设助力移动支付惠及更多大龄群体。
线上惠民便民支付场景表现活跃,综合电商平台仍是最主流的线上消费场景。35岁以下、未婚群体是外卖、生鲜等生活服务平台消费的主力军。网络直播购物呈现增长势头,43%的受访者表示经常在该场景消费。而得益于各平台适老化场景建设成效,电商平台、网络直播、餐饮商超、菜场摊贩、公交地铁、公共缴费等场景已成大龄群体的移动支付热门场景。
四、用户的支付安全意识有所提升,支付安全意识指数高于去年。
今年的支付安全意识指数为81.9分,较去年提升2.8分,反映出遭访者的支付安全意识得到提升。此外,被受过电诈损失用户支付安全意识仅为64.8分,显著低于总体平均水平,这数据表明提升支付安全意识能有效避免财产损失。
五、电诈威胁依然严峻,但人均电诈损失有所下降,虚假购物、刷单返利诈骗等为造成用户损失的主要电诈手法,电话短信等传统渠道仍是电诈信息主要来源。
仍有87.4%的遭访用户反映收到过各类诈骗信息,其中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依然是非法分子散布电诈信息的首选渠道,并加深向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渗透。因电诈受到财产损失的用户占比从去年的33.6%下降为13.9%,平均损失金额由去年的2759元下降为2130元,表明反诈宣传教育逐渐深入人心,用户反诈防诈措施成效显著。虚假购物、刷单返利是造成用户损失的主要电诈手法。
六、电诈手法与人群特征高度结合,“一老一少”重点人群值得关注。
非法分子根据不同人群特征,针对性实施诈骗,例如免费领取游戏装备诈骗主要针对未成年人;虚假购物、刷单返利类诈骗更集中于大学生;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集中于大龄群体;退货未原路退款、个体工商户年检诈骗等经营类诈骗集中于小微个体经营户;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类诈骗集中于农林牧渔行业人群。
被遇电诈的未成年人以小学生为主,占比为66.3%。而高中生被遇电诈后发生大额损失的比例更高,损失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占比达41.7%。此外75.7%的大学生收到过诈骗信息。
77.7%的大龄群体收到过诈骗信息。电诈分子针对性实施虚假购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刷单返利等类型诈骗,融易新媒体消息,大龄群体中被遇这三类诈骗方式的占比分别为32.4%、21.7%和21.1%,明显高于其他诈骗方式。
七、反诈利器深入人心,有效保护用户财产安全。公众消保意识增强,新媒体成为最受欢迎的安全宣传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