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0-22 16:35:01来源:互联网
图为改造后的山东省聊城市米市街。朱刚 摄
中新网聊城10月19日电 (记者 沙见龙)“小时候,这里沿街都是商店、工厂,十分热闹,后来因种种原因慢慢萧条。”作为山东省聊城市米市街长大的年轻一代,“90后”雷浩对街区充满眷恋之情。近年来,该街区在特色创意的加持之下吸引众多游人关注,也成为展示聊城地域文化特色的符号。
明清时期,聊城因水而兴盛400余年,是中国唯一黄河、大运河交汇的城市,享有“中国江北水城”美誉。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该市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独具特色,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有400多处。
历史上,米市街得益于附近兴盛的漕运,成为粮食物资集散地,发达的商业孕育传承了独特的商埠文化。雷浩在这条街上建了座微型民俗体验馆,并和专业设计团队参与当地多家博物馆的空间设计。“街区的变化体现了对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视,为城市发展增添了更多吸引力。”
图为位于聊城市的山陕会馆。沙见龙 摄
正如雷浩所言,近年来,聊城市着眼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城市形象提升,委托专业力量对老街区进行改造提升,治理沿街环境,进行文化创意开发。伴随而来的是咖啡厅、设计公司等新兴消费业态。深挖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成为聊城当前重点“课题”之一。
沿米市街长长的胡同往东南方向行进便来到聊城山陕会馆。游客三三两两在院内游览,时而举起手机拍摄房檐下的木雕,时而踮起脚欣赏灰色墙壁上的铭文。
山陕会馆布局紧凑、错落有致,山门、戏楼、钟鼓二楼等代表古代建筑设计的较高水平。来自河南的游客赵荟珍说,若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聊城能有保存如此完整、规模如此气派的文物保护场所。“会馆不仅建筑精美,反映出的古人的智慧与勤劳精神更值得关注。”
游客在位于聊城市主城区核心地段的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了解运河历史。沙见龙 摄
像米市街、山陕会馆一样的文化街区和古建遗址,在聊城市还有很多。不少来此“打卡”旅游的年轻人,亲切称呼聊城是“宝藏城市”,看似名气不大,实则内涵极深。
“头回来临清旅游,感觉十分震撼,景区、美食的水平不像一个县级市。”在河北石家庄游客赵庆军看来,东宛园弘扬传承的是运河文化,美食、街景、实景演艺均围绕运河主题展开,让老中青游客都能找到兴趣点。
今年7月至8月,临清市东宛园景区推出“夏夜宛风”首届沉浸式大型古风夜游文化活动,通过夜游、夜赏、夜品、夜购、夜娱等形式,结合光影、动漫等特效设计,在园林场景营造光影交错的沉浸式夜游空间,深受游客喜爱。
图为东宛园夜景。朱刚 摄
作为聊城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场馆之一,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古老历史与民俗风情。游客陈百秦表示,大运河给聊城市留下数不尽的自然文化遗产。如今,国家正在积极保护大运河沿线的资源、古迹,为民众度假休闲提供了好去处,也正助力这座城市焕发新的发展活力。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展现地域风貌、增强民众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北城街道的孟闫李庙墓地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聚在一处墓坑清理土层、抽排地下水、整理出土器物。工作人员王飞介绍,墓葬属于唐代晚期,也是目前该市发现规模最大的唐代晚期墓葬,迄今发现墓葬45座。墓葬的发现,是该市探索实施考古前置工作的阶段性成果。
2022年,聊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国有建设用地考古侦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的实施意见》,缓解项目建设与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规范发掘程序和考古费用支出,推动组建稳定且专业的考古队伍,为地下文物保护奠定坚实基础。
游客在“东阿阿胶世界”品尝阿胶类创意商品。朱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