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21 02:34:02来源:互联网
万物皆可直播的主角仍在增加,这一次进入直播间的是银行信用卡、贷款等金融产品。
只要点击屏幕下方的小风车,填完几行信息,就能申请信用卡,根据短信提示确认是否进入面签环节。以一家国有银行为例,该行信用卡中心的短视频账号拥有97.9万粉丝,其直播动态的历史记录显示,5月16日至7月14日,该账号开启直播超过40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注意到,多家银行直播间内介绍的信用卡申请的条件只有两个,年满18周岁以及有稳定收入来源。但主播们也会同时提醒,线上提交申请不代表通过资质审核,最终激活信用卡仍需要通过面签。
事实上,多家银行通过直播、社交平台等新型网络渠道营销金融产品已经引发市场和监管部门关注。7月4日,原银保监会风险处置局向各家银行下发《关于开展网络直播销售情况调研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拟开展书面调研。《通知》设置了七大问题,调研内容主要关注银行2021年以来的网络直播销售情况和过往的投诉纠纷。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马思超说:“金融产品和其他产品不同,买卖双方是债权债务关系,一旦涉及信用贷款或是理财产品,消费者承担的风险会更大。”
直播背后的信贷需求不足
这不是直播间里第一次出现与金融相关的内容。马思超记得,2020年,就有一些银行开展网络直播,当时以科普金融知识、介绍银行各项业务等为主,有关信用卡、贷款、理财等产品的销售还较少出现。
山东潍坊农商银行当时就把金融服务信息搬进了直播间,该行副行长刘瑞彬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传统的“扫街”发传单等业务拓展模式相对成本高、成效有限,疫情期间高频使用的视频直播,也催生了属于银行业的视频服务模式。
在马思超看来,采用直播的形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银行吸引流量、增强与客户互动,但能不能在直播间卖贷款等金融产品,仍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他以贷款产品为例说,现阶段,直播间或许能作为导流的入口,让客户更方便地上传最基本的信息,“但进一步的贷款获批,仍旧需要按照传统的线下审核流程”。
对于最近出现在短视频平台里的贷款业务直播,不少业内专家表示,背后是信贷需求不足所致。
“可以说,银行的贷款额度是足够的,但市场相较以往不够热情。”马思超注意到,今年6月以来,多家银行效仿电商平台开展618大促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发放利息优惠券、邀请多人团购等,“消费贷成为不少商业银行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发力点,主要方法就是降低贷款利率。”
6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迎来下调。当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3年6月20日LPR为:1年期LPR为3.55%,下调10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为4.20%,同样下调10个基点。这之后,部分银行也跟进下调了信用贷款利率,其中就包括消费贷。
对此,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消费贷利率持续走低,一方面,受市场竞争影响,国内消费信心和消费贷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积极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近年来,为应对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偏积极,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
“银行目前面临的情况是存贷利差快速收窄,一方面资产端的贷款利率在下降,但另一方面,负债端尤其是存款利率的下调相对刚性,净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王韧告诉记者,他最近调研几家银行时也发现,在净利润收缩的情况下,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这也导致一些地方性银行会选择用直播的方式,加大贷款类产品的推广。”
金融产品直播需审慎
实际上,不管是2020年的金融科普直播,还是如今的金融产品直播,防范风险一直是监管部门关注的要点。原银保监会于2020年发布的《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有关风险的提示》就提到“金融实况转播营销主体混乱,或者存在欺诈风险隐患”“在实时营销活动中存在误导销售的风险”等情形。
“一些金融产品直播介绍的是一个很低的利率,但并非所有消费者都可以申请到,有的贷款产品还被介绍为能够远程到账。”马思超说,这种信息披露不充分很容易导致一种误导性消费。
记者注意到,一些主播在介绍贷款产品时会强调“新客10天免息”,当网友提问具体额度和利率时,他们会回复“具体的最低利率和最高额度还要看最终的审核与评估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