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18 16:03:01来源:互联网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
前不久,四川宜宾的陈先生突然发现自己银行卡一下子少了7000多元,一查发现,这些钱都被转到了一家网络公司。再查发现,近几个月,自己银行卡向这家网络公司转账几十笔、金额超万元。
原来,是自己上初二的孩子玩游戏充值花了这笔钱。陈先生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孩子玩的是一款名为“××派对”的网络游戏,在游戏里充钱就可以换糖果,糖果可以买装备升级,玩游戏时经常弹出充值页面,各种优惠充值活动,融易新媒体,充值越多送的越多;孩子一开始1元、几元的充值,后来充值金额越来越大。
“我体验了一下这个游戏,成年人都很容易被诱导充值,更别说孩子了。”陈先生说。
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不少游戏都存在诱导充值的问题,游戏运营商通过设置大量优惠充值选项、高频率推送优惠充值活动甚至设立“游戏托”的方式诱导玩家充值。受访专家提出,要多方合力,强化监管,惩戒曝光违规行为,整治乱象。
优惠轰炸刺激充值
“游戏托”诱导充值
新手礼包、限时优惠、消费狂欢、充值返利、超值900%+……记者打开多款游戏看到,进入游戏时、使用道具时、每次过关时等,任何一个游戏环节,都可能会弹出各类充值页面,各种优惠充值选项,让人眼花缭乱,也刺激着玩家的消费欲望。
记者注意到,这些游戏的“新手礼包”多为6元,“优惠充值包”,少则1元,多则几十元,这与游戏商城一些充值包动辄几十元乃至数百元相比,看着非常实惠,颇有诱惑力。
然而,一位游戏从业人员告诉记者,游戏商城内设置大量的高价礼包,就是为了凸显“新手礼包”“优惠充值包”的性价比,吸引玩家入手,“实际上,当前许多游戏运营商,特别是小程序游戏运营商,都将游戏收入的重心放在‘新手礼包’上,这往往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而如何让玩家入手“新手礼包”“优惠充值包”,很多游戏运营商的方式是不断地弹出充值页面。
记者试玩了一款“××之王”的休闲娱乐小游戏,在游戏开始和结束,每过一关或达到一定等级,以及游戏过程中、打开游戏工具箱等,都会弹出充值活动页面,有的充值页面光充值选项就多达30项,充值金额从几元到1万元。
“一方面,‘优惠轰炸’确实让人有充值的冲动,另一方面,不充值有的关卡根本过不了。”一位来自北京的玩家如是说。
天津玩家小梅告诉记者,“卡关”是诱导充值的重要方式,玩家玩到一定程度不进行充值的话,就没办法继续玩下去,而游戏运营商会适时推出一系列充值活动和消费渠道,玩家充值购买游戏道具就能轻松破关,否则可能玩一两周都过不去这关。
除此之外,上述游戏从业人员透露,一些游戏还有专门的“游戏托”来诱导玩家充值,常见的“游戏托”主要有两类,他们大多是游戏公司内部人员,假扮玩家,一类是长期占据游戏战力榜前几位,通过展示高端道具,以及攻击、嘲讽普通玩家,激发普通玩家的消费欲望;另一类是围绕在大量充值的玩家周围,进行吹捧,满足玩家的虚荣心,进而持续消费。
记者调查发现,“游戏托”俨然已经成了一门生意。某贴吧有专门的“游戏托吧”,大量帖子招揽“游戏托”;也有人发帖“求组织”,称“会每天稳定在线,会拱火会刺激消费,有渠道的大哥私我”。
在一些招聘平台,这类“游戏托”被称为“游戏推广员”,不限学历和工作经历,工作描述一栏这样写道:游戏推广与拉玩家注册充值,玩家充值的每一笔都会有提成。
前段时间,江苏徐州的小陈就遇到了“游戏托”,对方主动发私信加他为好友,并推荐了一款网络游戏,邀请其一起到新开设的区服“冲榜”。进入游戏后,对方一直“提示”他充值,购买道具和升级,以提升战斗力进入排行榜,之后,还要不断充值确保站稳排行榜,“往里砸了不少钱后才回过神来,自己是遇到‘游戏托’了”。
游戏诱导充值,已经成为一大乱象。中消协发布的《2022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显示,受理的18075件网络游戏投诉中,主要问题就包括游戏运营商诱导充值消费,如虚标道具、卡牌等中奖概率,夸大活动效果,诱导消费者充值。
破坏游戏平衡公平
侵害消费者选择权
今年4月5日,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广东东莞一名7岁男童向一款“××派对”的游戏充值40多次、金额达2045元。孩子母亲告诉记者,这款卡通版的游戏里面有大量充值抽盲盒的环节,一天抽盲盒上限为1000次,孩子觉得好玩,不停地充值抽盲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