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23 00:37:01来源:新媒体
中新网济南4月20日电(孙婷婷)“这是我们的草编兔系列,有骑自行车、跨篮子、拿铁锹等各式小兔子,非常适合田园风的家居摆设,畅销线上线下。”在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马踏湖畔,“80后”非遗传承人田孝宾以水草为原料,手工制作充满浓郁湖区风格的草编动物,受到市场欢迎,不断接到国内外订单。
“80后”田孝宾在大学期间学得是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后,他返回家乡,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家乡的草编产业发展添火加柴。“2006年,我把一个草编收纳筐卖到法国,当时很意外湖区产品能受到国外客户的认可。”田孝宾说。
融易新媒体,李晓奇(中)给花农讲解牡丹管理知识。 郜玉华 摄"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i2.chinanews.com.cn/simg/ypt/2023/230420/84914277-077c-4a74-bd70-5a07a6ea677b_zsite.jpeg" alt="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一处牡丹种植基地,李晓奇(中)给花农讲解牡丹管理知识。 郜玉华 摄" />
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黄堽镇一处牡丹种植基地,李晓奇(中)给花农讲解牡丹管理知识。 郜玉华 摄
田孝宾告诉记者,草编是马踏湖区的传统手工行业,销路窄、市场小、产品附加值低是整个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我在网上了解到其他农产品等传统行业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也跟同领域的优秀领航者们学习了不少经验。”田孝宾利用专业优势,努力尝试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和私人定制,适应了市场个性化需求。
在聊城市茌平区占地600平方米的镇鸽来啦种植养殖家庭农场,一排排鸽笼整齐排列,供水、配料设施一应俱全,雪白的鸽子“咕咕咕”地欢叫着。“90后”返乡大学生翟明超正给鸽子喂食、清理鸽舍。“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接触到肉鸽养殖行业,经过考察学习以后觉得有一定前景,就引进了1000多对,后来养殖技术越来越成熟,效益也不错,就养到现在的一万多对。”
“因为鸽子养殖方面的技术人员不足等原因,创业初期比较困难。”翟明超告诉记者,他从2011年开始养殖肉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农场现建有5个鸽棚,种鸽就有1万余对,待出栏的乳鸽有1.7万多只。翟明超并不愁销路,他将乳鸽和鸽子蛋通过物流销售到南方市场。目前,养殖场在带动周边村民就业的同时,每年的净利润可达到100多万元(人民币,下同)。
退役军人、“80后”、农艺师……泰安市岱岳区范镇的“新农人”杨运洲有很多标签。作为一名返乡创业者,他成立家庭农场,“土里刨金”为村民铺就一条致富路。2010年,杨运洲返回家乡岱岳区范镇建立了占地300余亩的绿色家庭农场。农场以种植和养殖相结合,致力于小麦、玉米、瓜果蔬菜、牲畜养殖。
初春,杨运洲整修农业机械。(资料图) 陈阳 摄
绿色家庭农场一方面将废弃的小麦、玉米秸秆收回,集中发酵后生成秸秆饲料养殖牛羊;一方面将牛羊粪便晒干后加入微生物制剂,发酵制成有机肥料还田,实现绿色经营,变“废”为宝。“现在基本上年产粮食400余吨,秸秆收集储存400余吨,肉牛年出栏40头左右。”杨运洲表示,农场为市场提供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的同时,还带动了20余位村民就业,人均增收2万余元。
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贾家庄村一处150余亩的韭菜地中,50余名工人正在分地段收割、打包韭菜。“今天割了4000多斤韭菜,发到青岛,明天还有两车需要发。”返乡创业大学生贾科豪告诉记者,2014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外打拼了一段时间,2019年回村种植韭菜。经过多方考察、试验,他选定了一种特殊的韭菜品种。“别的韭菜一年只能割3-4茬,越割越细,这个品种一年能割7茬,亩产能达到25000斤—28000斤。”
韭菜种得好也要卖得好,“归雁”大学生又当起“韭菜经理人”。除了传统的市场销售,贾科豪还通过电商平台联系订单,通过电子商务让贾家庄韭菜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现在订单大部分都是我从网上联系,货车直接开到地头,很方便。”贾科豪称,韭菜种植和管理给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每到韭菜收割时,附近村民都会来帮忙,一天能收入70元-80元钱。”
沂南县苏村镇贾家庄村韭菜基地。(资料图) 沂南县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