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01 07:33:02来源:新媒体
中新网福州3月28日电 (记者 龙敏 张斌)自2020年5月全面开展以来,中国近500万普查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等影响,积极探索推进,全面完成了全国普查调查工作。国务院普查办主任、国家减灾委秘书长郑国光28日在福建福州指出,要推动普查成果落地应用,为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天,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媒体基层行”活动在福州市举行,20多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的40余名记者先后走进福州市应急指挥中心、福建师范大学等。
郑国光介绍,普查工作获取了近10亿条灾害风险要素数据,形成了全国自然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历史灾害、综合减灾能力、重点隐患等专题数据集;完成了评估与区划核心任务,基本形成了国家级、省级评估与区划成果,评估工作、普查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认可。
“普查的目的在于成果的应用,普查的效益也体现在成果的应用。”郑国光表示,要持续谋划和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应用工作,相互学习借鉴,深入挖掘普查数据和评估与区划成果,加强普查数据成果共享共用,广泛收集和推广普查成果应用案例,持续推进普查数据成果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建设、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发挥普查成果的应用效益。
国务院普查办副主任、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副司长袁艺说,将进一步完善国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库,形成常态化的普查评估工作机制和技术保障能力,持续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中国各地正积极利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在福建,福州市气象局建设了“气象精灵”数字气象服务平台,以暴雨灾害为切入点开展气象风险预警应用;福建省地震局通过普查数据优化“地震社会服务与行为指导技术系统”;福建省海洋渔业局构建湾区防灾减灾综合业务平台,提升湾区风险防范、应急响应和经济服务水平;福建省水利厅将水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纳入“一河一网一平台”,做到全行业“一屏管水”、全社会“一屏看水”。
福州位于闽江下游,夏秋季节多台风,高强度降雨频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60毫米;尤其是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福州在汛期常出现山洪入城、闽江涨潮顶托及地面雨水入河“三碰头”的现象,城市内涝现象比较严重,2016年就曾有过“一月三涝”。但近年来面对频繁降水过程,福州没有发生重大汛情事故,城区也未出现大面积内涝。福州市城市水系联排联调中心调度办主任胡铭介绍,得益于对普查结果的应用,进一步优化升级水系科学调度系统,融易新媒体,整合各类水患数据、影响因子,有效实现“事前预警预报、提前布防,事中辅助决策、统一指挥,事后灾后评估、优化系统”的全过程管控目标。
胡铭介绍,在建立城市高精度地表竖向高程模型和地下排水管网三维的基础上,通过数字模拟手段搭建四城区内涝模型,可模拟“十年一遇”至“百年一遇”降雨对市区的影响情况,有效辅助防汛防涝指挥决策。汛时,水系科学调度系统可实时收集城区雨量、路面积水和水位监测数据,分析计算得出最优调度方案,指挥责任人进行应急抢险,并通过自动化控制平台,综合调度城区上千个库、湖、池、河、闸、站,使排水防涝应急处置效率提高了50%。(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