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30 00:48:39来源:互联网
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车站旧照片与旧铁轨。
3月25日,清华园车站旧址修缮后开放。B08-B09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2023年3月25日清晨,海淀区清华科技园对面,灰砖墙、红屋顶的清华园车站旧址沐浴在阳光里。当天,这座百年车站以红色革命打卡地的崭新面貌向公众开放。
74年前的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同志从西柏坡迁往北平,乘坐铁路专列进京,在清华园车站下车,这里也成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抵京的第一站。
2021年11月,北京市文物局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到,建立“进京赶考”新中国主题片区保护利用工程,开展清华园车站旧址文物修缮工程。2022年,清华园车站重点文物修缮保护项目启动。
经过7个月的修缮,清华园车站作为新中国成立主题片区主要革命旧址,和《走向新中国的步伐——中共中央“进京赶考之路”清华园车站专题展览》,一起向公众开放。
开放首日,不少市民来到清华园车站,学习和了解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一群大学生穿着醒目的红色骑行服,从清华园车站旧址出发,前往颐和园益寿堂和香山革命纪念地,开启重走“进京赶考之路”的骑行之旅。
74年后,这座百年车站,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
百年车站“重生”
清华大学校园南门往南走,穿过繁华的成府路,拐进一条只能容纳车辆单向行驶的小路,再绕过居民楼,一座青灰色的百年车站映入眼帘。这就是已建成113年的清华园车站。
远处的高层写字楼干净明亮,近处的车站却依然保持着古朴低调的灰,显示出年代感赋予它的庄重和宁静。
车站正门上方有一块白色的“清华园车站”中央站匾,由京张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题写。车站北侧的两间房早已被拆掉,墙面上参差不齐的砖块还保留着。
车站原本的墙面呈现出质感的深灰,而新修补的墙面显示出干净的亮灰。车站用斑驳的墙体,讲述着历经百年的故事。
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初,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并运营的铁路干线京张铁路建成。清华园车站在1910年落成,是京张铁路上的一座小站。
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原所长侯兆年,担任清华园车站修缮项目的专家顾问。说起京张铁路,侯兆年用伟大来形容,“是中国人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设计、施工的铁路。”京张铁路南口段至八达岭段10公里的路面,直线海拔300米,坡度特别大。“这个坡度外国人都修不了,詹天佑解决了,所以这条铁路的爱国主义教育、科技教育意义尤为重要。”
侯兆年提到,建设京张铁路时,中国的城市化程度非常低,铁路沿线没有城市都是农村,所以每一个车站周围必须配备职工宿舍和工人休息室,以及铁路职员休息室。二级车站周围还会配备一些附属设施,比如信号房、小医务室等。
清华园车站属于三级车站,配套设施比较简陋,周围只有一个站台和一个售票房。乘客买了票在车站门口等待上车,车站周围就是农民田地。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同志从西柏坡迁往北平,从涿县乘坐铁路专列进京。清华园车站虽然小,但适合警戒,比较安全,融易新媒体,于是决定在清华园车站下车。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共中央进京“赶考”的第一站。
当年3月25日上午,毛泽东乘坐的火车徐徐停靠在北平清华园车站。
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夹道迎接的人群。据毛泽东秘书叶子龙回忆,有关人员曾经准备在党中央入城时组织一个气派的欢迎仪式和盛大的庆祝大会,被毛泽东否定了(《叶子龙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车站像往常一样,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谁也没有注意到,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一行,从这里悄然进京。毛泽东下了火车,改乘汽车,直接来到颐和园。
据毛泽东秘书叶子龙之女叶燕介绍,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一行到达清华园火车站后,乘汽车到颐和园益寿堂休息,因为煤炉生不着火,毛泽东差点饿肚子。
叶子龙赶紧跑到大街上,买了一些芝麻火烧和熟肉。毛主席边吃边说,我三十年前在北京时,就吃过。
1960年,为配合清华大学校园扩建,京张铁路(此时已改称京包铁路)向东平移800米,并建成清华园站新址,原来的车站逐渐废弃。20世纪80年代,老站房北侧约五分之二的建筑被拆除,未被拆除的部分曾一度用于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