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7-07 21:26:01来源:荔枝新闻
(作者周威,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著名艺人李玟的不幸离世,让抑郁症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近年来,随着抑郁症相关知识的科普,“兴趣下降、情绪不稳定、容易哭泣、出现乏力感”等症状渐渐为人熟知,但有些患者的表现与之相反——“微笑型”抑郁症、“勤勉型”抑郁症、“隐匿型”抑郁症等词汇也被广泛传播。
这些看着“生动”、有画面感的说法,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认识到了抑郁症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这些词汇并非科学准确的病理学名词,它们没有被国际通用的诊断标准所承认。
互联网的特性使得有“反差感”的信息更容易传播。“‘微笑型’抑郁症”就很符合这种传播特质,人们过度关注症状的一些孤立表象,容易忽视抑郁症的深层次问题。同时,若将情绪问题简单归因于某种“特殊”的抑郁症,也会延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很多用于专业诊断参考的心理测试量表,在网上也被大量传播和滥用,有人甚至以此为噱头攫取流量。这类量表的使用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条件,必须由心理学研究者或临床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这类缺乏专业指导的自我诊断,会将一些正常的情绪波动或情感体验误认为抑郁症,导致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也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被忽视。
2019年2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精神病学》在线发表研究文章,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患病率数据做了报告,这是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在一生当中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12个月内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比率)为3.6%。另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显示:在中国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缺勤、医疗的开支以及其他的费用高达494亿人民币左右。
抑郁症是对人身心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疾病,也是一个严肃的公共卫生问题,帮助患者穿越黑暗拥抱光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避免词汇和检测标准的不当使用对抑郁症的曲解和浪漫化。
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依靠专业人员。在《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中,对于获得心理咨询服务感到“很便利”和“比较便利”的人占55%,对于获得心理课程感到“很便利” 和“比较便利” 的人占71%,比起2020年调查的结果,调查对象感知获得心理健康服务的便利性显著上升。但同时,融易新媒体,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7年《精神卫生地图集》也显示,中国平均每万人拥有精神医生和精神科护士分别为2.2名和5.42名。如何更好满足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需求,也是我们需要深度关注和讨论的。
通过完善相关制度设计和加大资源投入和专业人员培养力度,保障抑郁症患者的权益,让他们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恢复社会功能的外界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抑郁症患者得到应有的治疗、关爱与支持,给他们恢复健康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都能在“勤勉”中保持“微笑”,驱散“隐匿的抑郁”。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