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3-16 04:55:01来源:上海科技报
1972年,匡调元回到重庆医学院,正式提出要求到中医学院去进修。他有幸跟重庆市六位顶尖的名老中医学了1年。其中,专门跟一位老中医学搭脉1个月。他回到西医学院,坚持每周五上午看半天中医门诊,把学到的中医全都用上了。1975年,他在四川大竹县边教学边看病,边远地区缺医少药。老乡们听说来了一个老中医,求诊者越来越多,有一个上午门诊达到107例。匡老从望神色形态入手,参合舌脉及主证,然后把对“质”下药和对“主证”下药结合起来,一时竟然治愈很多病人。进与病谋,退与心谋,白天大量的临床观察,晚上灯下看书钻研,感性认识很快上升为理性认识,匡老发现了一个新的辨质体系。
1980年,匡老《中医病理研究》一书出版,在中医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还遭邀请到北京301医院去讲课。北京中医药大学任应秋教授据此邀请匡调元参与《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基础理论》一书写作。慧眼识珠,匡调元也确实了得,不辱使命,为该书写下76800多字,占全书篇幅为11.64%。任应秋教授把他的中医“整体制约论”收进该书,同时收入人体体质学的核心理论:体质病理学及其分型学说。我在书中发现,他和后来大名鼎鼎的邓铁涛老中医同为该书中医分卷编委会的编委。
匡老1984年出国,1986年从美国回来,四川省安排他去四川省中医研究院任副院长,他不领情,作为学者的志向不是当官。同年,在时任卫生部副部长斡旋下和四川省副省长支持下,上海中医学院接纳他并为他创造条件。学院给他5个人的编制和2间实验室,还选择了18位专业人员组成专题组,开展体质病理学与体质食疗学的实验研究。
我们一直说并引以为骄傲的是:西医是小白鼠试验,而中医是在无数人身上实践并验证出来的。其实,这句话现在看来也有偏颇了。匡调元调入上海中医学院立即进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有大白鼠”的实验工作。他先把纯种大白鼠实验中分出寒性和热性,证实了同一的纯种白鼠的自然群体中的体质差异的存在。然后按体质差异的白鼠分开归类进行喂食,结果证明了寻常寒性与热性食物吃错了能形成病理体质;反之,如果吃对了也能纠正病理体质。接着,奋笔疾书,1989年匡老的《体质食疗学》出版,“辨体质论饮食”提出了“体质食养是21世纪人类饮食结构改革的新方向”。这一年,他的《中医病理研究》第二版问世,为中医病理学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又在台湾省发行,韩国邀请他前去讲学,日本同行专门来访。
匡老至今感叹地说:自己在上海中医学院10年,做了过去在四川无法完成的工作,使体质病理学从临床直观确定到实验论证,这是质的变化。
2014年,匡老来到无锡长泰禅寺。住持询问何美娟能否关心和照顾一下匡老。热情善良的何美娟一口答应。没想到,这位老人也是热心开朗的智者,还是为人看病的大中医。从好奇到匡老有心教她,何美娟从辨别六种舌象类型入门,也能粗粗为人看病了。匡老对我说:“美娟很聪明,笨蛋我是不收的。”2017年,匡老和美娟签订了师徒协议,经无锡公证处公证,送无锡市卫健委备案。何美娟也不容易,年过六旬,却考出三门,还差一门“法规”出来就可以拿到行医资格证书了。
投桃报李,不分老幼。10年间,匡老非常感激一直照顾他日常生活起居的何美娟和她的丈夫。
匡老当年属于“西学中”的佼佼者。在1979年召开的全国中医工作会议上,毛主席生前的保健中医岳美中说道:“据我所知,在全国西医学中医的人中,有5个人学得比较好的。其中,有陆广莘、匡调元。”全国中医名家陆广莘事后告诉那次没有与会的匡调元。
如今,94岁的匡老表示还要写一本“再论‘无极哲学’”,中医没有哲学是不行的,《无极哲学》出了二版,深得好评:“有无共存,正反离合,隐显有序,两极相望,一念往返。”
对于一些学术问题,匡老相信白纸黑字,历史自有公论。他创立的根据舌象就能辨别人体体质的“六型,加上“气质体质学”是人体体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的观点,也是随时班班可考的事情。顺便在此提一句:匡老现在精神很好,每天练气功,练的是佛教的一字般若经。
从伏羲氏的太极到无极,匡调元发挥说几千年“一念往返”,大有穿越时空更遑论地域的阻隔了。他甚至认为:庄子的《逍遥游》就是“无极游”,今人不识也。我想,一颗科学的脑袋自由地思索,只要他说得有道理,自成一家,就是对人类社会包括对现在开拓性思维的一种启发。
良医忠告
民以食为天。人要生存,必须吃。不吃是要死人的,但吃错了,一样要出问题的。该怎么办呢?
1976年,我提出了人体体质学学说,将人类体质分成六个主要类型,各个有饮食宜忌,名此为“体质食养”:
附表:“药可以是食,食也可以是药。”这叫“药食同源”。请参阅拙著《中华饮食智慧》笫七版。读了要切实励行才能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