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14 02:34:01来源:澎湃新闻
一波疫情高峰过后,四川绵阳梓潼县近日迎来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县城里的人们走出家门,在露天茶馆、饭店、农家乐吃饭,喝茶聊天。步行街、广场上,人也多了起来。
与此同时,梓潼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和病房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1月5日至6日,澎湃新闻()在梓潼县村镇及县级医疗机构采访发现,感染高峰过后,生活开始恢复,但救治压力集中在县人民医院,医护们仍在全力应对。
“全院一张床”模式启动后,医院加强对支援一线人员的业务培训。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胥辉 图
1月5日,澎湃新闻见到梓潼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杨林时,她正在参与培训医护人员,在介绍呼吸机的使用和特别注意事项时,她不时停顿、喘气、咳嗽。她此前感染,因为科室人手紧张,一度挂着氧气罩接诊。
为缓解人员和床位紧张,梓潼县人民医院启动了“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在新冠疫情高峰时段,全院所有科室的有的空余床位都可以用于收治“阳”性感染人员。目前,医院正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重点放在全科和危重患者救治、急救能力上。
分级、分层救治系统下,第一波新冠感染高峰时期,梓潼县医院承担了全县最重的救治任务压力,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则按照各自的定位,承担了本区域的患者接诊、救治,以及向上一级医院转运分流重症患者的任务,平稳度过了第一波感染高峰。
本月上旬,澎湃新闻采访过的梓潼县宝石乡卫生院、宝石乡庆祝村卫生室,接诊的新冠感染患者只是零零星星。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院在调集设备或备药,“阳”过的、或劳累过度的医护们也在恢复调整中,“春节期间不知道会不会再有反弹,各方面都得准备好”一位基层医生说。
庆祝村的村医:根据指导“对症治疗”
1月6日下午,梓潼县宝石乡庆祝村村医范继斌,又一次来到村民杨永芳家,为她测血压。
范继斌告诉澎湃新闻,庆祝村常住人口1460人,其中老年人334人,这些老人中127人有高血压 ,40多人患有糖尿病。
作为一名村医,范继斌巡诊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村里老人测血压。谁的血压高了或低了,提醒他们及时就诊吃药。这是他凭借简单的医疗设备,能为村民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过去的两三年里,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村民做核酸检测。
范继斌去年总共参与核酸检测36次,包括此前两年,他没检测到过一个“阳性”。新冠病毒对他们来说,似乎是遥远的。直到一个月前,一下子,周围好多人都说自己“阳”了。
2022年12月7日,防疫“新十条”开始发布,范继斌和许多基层医疗工作者称之为“放开”。
“放开”之后,多少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多少人只是感冒,范继斌也分不清。根据专家学者、上级医疗机构针对一般症状给出的指导意见,都进行“对症治疗”。
在过去10年的村医生涯中,范继斌大多数时候都是在跟“头疼脑热”这样的病症打交道。对上门问诊的村民,他根据病症状况判断,症状较复杂的让患者去乡卫生院或县城医院,症状不严重的,直接对症给药。
因为村上条件有限,对新冠感染病情复杂的成人和儿童,范继斌直接推荐去医院。尤其是儿童,他都让家长直接带去县里的医院,因为儿童不会表达,得去专业的、条件好的医院就诊,而梓潼县每个村社都通水泥路,直接从庆祝村去县人民医院有20公里路程,开车也就半小时左右。
高峰时候的乡镇卫生院:12名医护仅1人没感染
宝石乡庆祝村地处一个山沟,一条沿沟修建的公路将整个村子的居民串了起来,村头到村尾有10多里地。村民大多都是独立房院,户间距离几十米到数百米不等,在这种环境下,居民要避免相互感染并不难。
1月6日,村民杨永芳说,当时许多邻居都“阳过”了,但她家例外,还没人被感染。她家在公路边开了一个小卖部,接触外人的机会更多。她认为,没“阳”可能和她一直小心防护有关。她出门都戴口罩,并与外人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洗衣服都消毒。
上个月,有两个开车的小伙子在路边停车购物,摇下车窗跟她说,重庆回来的都“阳”了,她赶忙招呼对方先别下车,她将东西准备好,连同收款二维码放在一个地方后走开,小伙子再过去取东西付款。
虽然大多数邻居都感染过,但她还没听说有谁特别严重。她说,上个月,村里一名86岁的五保户去世,但他本来就有高血压、糖尿病、气管炎(支气管炎)等疾病,不确定老人的去世是否和新冠病毒有关。每年冬天,心肺方面的疾病总会带走一些老人的生命。
除了这位老人,杨永芳没听到过别的坏消息,邻居们感染后一般是休息几天就好转了,乡卫生院也没去,尽管只有两三公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