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3 16:54:52来源:互联网
一是强基固本抓基础,产业链上激活力。把村集体带动产业发展作为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一条重要标尺,充分发挥村集体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提高基层“造血”功能。鼓励村干部带头兴办经济实体、发展种养殖业,成为群众产业发展的带路人。同时,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宣传到各家各户,通过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和脱贫的主动性,为产业发展增加活力,加快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步伐。
二是科技人才助发展,产业链上育能人。组建“扶贫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下乡指导服务,组织48名产业扶贫技术专家集中开展种养殖、营销知识、富民技能培训,帮带125名党员提升为产业链技术骨干和创业标兵。实施“乡土人才回流工程”,组织146名经商能人、能工巧匠、复转军人等回乡发展,协助创办村级劳务公司、扶贫开发公司、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带动3560名群众加入产业合作组织,为产业发展汇入新生动力。
三是示范帮带促发展,产业链上富农户。开展“示范传帮带”活动,黄平县11个乡镇培植128名科技示范户,利用合作社、果蔬大棚等作为教学课堂进行技能培训,帮带群众学习种植、养殖等方面实用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260个。鼓励产业发展带头人,开展“一村一品”品牌申创活动,注册“谷陇线辣椒”“贵水黔鱼”“黄平小黄牛”“黄平糯小米”农产品等20多个品好质优、特色鲜明的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群众收益。黄平县引导产业党支部与群众达成产销合作,签订购销合同60余份,对果蔬产品等按合作社标准统一包装销售,实现户年均增收5800多元,畅通群众致富门路、同享产业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