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0 14:46:46来源:融易新媒体
刺客立刻就震惊了,我作为一个非著名的.网推大神”,你告诉我不允许在公众号、新浪、贴吧、今日头条等自媒体推广?那么你是要我去”床推还是胸推?.。。。
(附上稽查人员和刺客的通话录音)
本来刺客还是看好这个项目的,结果来个这一出,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项目,于是刺客找了点资料,扒一点KK馆的前世今生。
截至到发稿前,刺客的账户没有暂时没被封。
根据一鸣网的调查:
KK馆是一家融合「线上商城+线下门店」的企业,线上打造爆品拼团、粉丝评价、社交推荐等等购物环节,线下是集一站式购物、休闲、社交、互动于一体的互联网集合店。目前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已经有一百多家线下实体店,涉及的品类由最初的美妆、个护到现在的母婴、食品、家具等多个垂直细分领域。而现在看到的KK馆是已经迭代三代的3.0版本,在这之前KK馆转型了两次。
我们将时间拨回到2013年。
当时中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又一次爆发性增长,更为关键的是,当时出台了关于进口商品的利好政策。敏锐的吴悦宁嗅到了商机,决定在零售赛道闯荡一番,尽管在这之前从未接触过零售业。
没有零售经验的吴悦宁选择了门槛相对较低的社区便利店模式。
2014年,KK馆第一家主打社区流量的店铺成立,面积约80平米,之后又陆续开了总共4家店。但创业之路仅有创业敏锐度是无法一帆风顺的。当时社区流量还没有成为主流,社交电商更没有成为风口,并且便利店巨头已经稳稳扎根人流量高的优质地段。
不到一年的时间,KK馆的4家社区便利店就经营困难,亏损一千多万。这时的吴悦宁反思失败原因,决定转战Shopping Mall。
2015年,KK馆正式进军Shopping Mall,走场景零售路线。2.0版本的KK馆不仅仅提供大量海外产品,还有包括餐饮、咖啡、书吧等休闲娱乐空间,形成了「前店后馆」的整体布局。同时,2.0版的KK馆在装修方面追求美感和空间感,一年时间扩展到10家门店,店铺面积也从八十平升级成四百平。
然而,这一次转型也依然面临困境,转型后KK馆的盈利依然不理想。
吴悦宁再次将KK馆进行转型:砍掉咖啡吧、书吧等场景,专注于做进口商品的快消,将店铺人工成本砍掉了1/2。富态精美的店铺装修也变成简约风格。
这一次,吴悦宁终于得到资本的关注。
5年时间已经累计融资超过10亿元。其中,2016年3月完成Pre-A融资,金额1500万人民币。2017年7月完成A轮融资,金额1亿人民币。2018年4月完成B轮融资,金额7000万人民币。2019年3月完成C轮融资,融易新媒体,金额4亿人民币以及这一次的1亿美金。
不断的转型,疯狂的融资,KK馆终于「熬」成了KK集团。
跳坑不断「永循环」
实际上,2015年KK馆Shopping Mall的场景模式是效仿诚品、星巴克等贩卖第三空间的零售企业。这类零售模式最大的弊端在于坪效低,空间利用率低,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前期需要不断的投入资金来维持。很显然,初出茅庐的KK馆无法承受前期巨大的资金投入,盈利无法覆盖成本。
跌进坑里的KK馆身后没有大佬支持只能自己爬起来,另谋出路。但这一次的转型会不会又是一个坑?
如果我们将视线聚焦KK馆当下,我们可以发现,这个本身就不好说的故事早已千疮百孔。
从目前KK馆的发展来看,他们所说的新零售可能是一个伪命题。新零售的核心便是「线上+线下」,二者形成互补,打破零售界限。但KK馆的线上和线下更像是两个独立的业务。从这几轮融资来看,KK馆一直注重线下实体店的布局,资金多用于线下店的市场扩张和供应链的优化,线上商城仅通过线下门店的方式进行导流。
其次便是开头所说的正品率问题。当KK馆的SKU不断增加,确保每件商品都是正品的难度也陡然上升。即使是品牌直采也无法确保采购渠道的可靠度。目前,无论是知乎、微博还是百度,对于KK馆正品的质疑一直不断。正品问题将成为影响其形成品牌效益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