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6 17:02:28来源:融易新媒体
今天,以.全面奔小康·筑梦新时代”为主题的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为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揭幕。这是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
1993年,著名导演吴贻弓牵头发起,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A类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
疫情之下重启的这场光影盛宴,仿佛重回创办当年,同样克服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困难。本届电影节在.向大师致敬”单元里,特别展映了吴贻弓的两部经典名作,其中一部就是让他与国际电影节首度结缘的《城南旧事》。重放老片,致敬这位已逝的创办者,恰是久别重逢的象征,亦是上影节初心不改的象征。
安全放首位尽最大可能惠民
参与影院展映的上海29家电影院和露天放映的7个商圈及36个社区放映点已于昨日做好了最后的准备和调试,等待今天与广大影迷的重逢。
.重逢”,正是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官方海报主题。7月20日电影院开放以来,参与今年上影节展映的影院大部分已经开放营业,秩序井然。据天山电影院虹桥艺术中心旗舰店店长石怡静介绍,本周一开放后,影院加强了服务员巡厅,除了常见的防疫.标准动作”,针对空调环境下有些观众需要毛毯的特殊情况,影院还新增了毛毯消毒柜,每场放映结束,对使用过的毛毯进行消毒。经过四五天磨合,很多观众已经对实名认证、测量体温、出示随申码的.三部曲”熟稔于心。
以创新转型、公益惠民为主旨的本届电影节露天放映同样把安全防疫放在第一位。每个放映点都现场配备消毒液、免洗洗手液、酒精棉球、非接触式测温设备、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疫用品。不论预约还是邀请,观众均为实名入场。各放映点根据各自的地形、环境、人流量等不同特点,另外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举措。
疫情防控常态化后重启的上影节,展映影院上座率严格限制在30%,但更多影片,以露天展映、社区展映的形式公益惠民,扩大电影节辐射范围。连续几年,沪语重映版《大李小李和老李》都在上影节一票难求。今年,当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副主任王晔联系上影集团时,对方不仅一口答应拿出影片公益展映,还主动提出放映《攀登者》。.露天电影放映的片单,这几年‘上海出品’最精华的作品都集聚了。”
今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持续扩容,成员从2018年成立时的29个国家、31个机构,到如今已达44个国家、50个机构。.朋友圈”的扩大,意味着更多元的电影文化在此交汇。日前登陆大银幕的《第一次的离别》曾在去年的.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经上影节选送,已相继入选匈牙利第十六届米什科尔茨国际电影节、以色列第三十六届耶路撒冷电影节。而在本届电影节上,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土耳其等国家的电影都在上海拥有专属展映单元。王晔说,每年策展,都是.优中选优”,国别的均衡、类型的多元都要考虑在内,.电影节不是专为电影人服务,更要为影迷服务,给大家呈现最值得看、最难得一见的影片。”
.戛纳电影节等一些欧洲电影节面对的主要是专业观众,而上海电影节则更多面向普通观众,使普通大众在日常院线放映的影片之外有机会欣赏来自不同国家、代表不同文化的影片。”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汤惟杰曾连续参与多届上影节亚洲新人奖评审,他说,上海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际化大都市,在电影节设立时,就根据城市定位做出了不同的设计,大量排片面向普通影迷观众,尽最大可能惠民。.电影是需要大众的艺术,让更多人有机会看更多、更好的电影,这是电影节的初衷。”
影像记录抗疫讲好中国故事
影院复工之后,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观众消费心理的变化,电影公司如何储备和选择电影项目?院线电影转网络发行、超前付费点播是否会成为趋势?如何借助技术手段保持影院消费对观众的吸引力,提升电影的互动及社交属性?作为电影节重头戏之一的金爵论坛,紧随业内关切,回归创作本身。
面对重启的市场和刚刚复苏的行业,不少业内人士也在思考。本届金爵论坛的主题都很.实”,或关注电影创作类型实践与作者表达,或聚焦影院与流媒体之争下的发行与放映新趋势。电影版权交易与服务论坛则从重版权、强服务、促产业的角度,邀请知名影视制作企业、影视版权服务机构、金融及法律行业的各方代表提供专业建议,为影视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