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1-16 03:30:01来源:界面新闻
过去一年,我更多的偏好是在寻找行业的头部公司,寻找能够长期创造价值的公司,而不仅仅是短期的进口替代的红利,或者是产能供不应求的红利。明年我希望能继续去寻找那些有机会延展,做更有想象力、更大规模的项目。
也有在非热点风口上的行业,其实在持续发生变化,比如说光伏行业。
目前光伏产品供过于求,产能过剩,整体产业链盈利性比较弱,甚至亏损,但光伏行业远远没有发展到尽头,它的技术还在不断迭代,包括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光伏,类似异质结钙钛矿这样的技术。
这些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发展成熟,当它成熟到一定时间点,就可能迎来一个新的拐点,进入到它的元年。
一级市场退出的挑战的确会带来投资方式的变化。我们肉眼可见的上市名额是有限的,所以更加要精挑细选。我们会加强判断企业是否能够做到行业第一以及具有足够的稀缺性,而不去投一个行业竞争相对多元,没有领先身位的企业。从退出的角度,我们也会寻求在一级市场做部分退出,提供更好的流动性。
当前的市场环境对投资人的整体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要做得足够深,能够看到一些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但是有潜力的行业,需要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去研究前沿技术的内涵,持续关注市场变化的机会,同时也需要更加有耐心。
跟着市场风口去投就可以投到一些还不错的明星项目——我觉得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华兴资本CEO王力行:产业链抱团出海很重要在当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相互博弈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出海在多个层面都发生了不小的趋势变化。原本供应链优势遭视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核心优势,但如今这已不再是唯一的优势。今天很多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能力,这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竞争力的完整进化。
很多中国企业在战略和资本层面积极采取本土化策略。从单纯在国内生产产品卖到海外去,到现在逐步开始在全球落地,甚至逐步变为本地公司。出海企业充分发挥中国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全球领先实践这一独有优势,构建起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
出海领域成长起来一批标杆性的平台和巨头公司。无论是体量、市场份额,还是在地市场的影响力,都达到了中国公司的新高度。中国企业通过出海,实现了全球竞争的进化。
从投资人较为关注的出海赛道来看,硬件与先进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及清洁能源作为国内市场相对最热的泛硬科技赛道,在海外市场受到较高关注。同时,消费品出海依然是投资人关注的一大主题。此外,软件与企业服务以及人工智能领域的海外项目机会同样受到不少投资人青睐。
站在企业视角,不同企业会根据自身所在行业和特点,选择最合适的出海目标市场。最初中国企业的出海主要是以产品出海为主,首选目的地往往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年来,伴随出海行业和模式的演变,这一趋势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我们观察到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出海业务正逐渐从北美、欧洲等传统发达国家地区,拓展到东南亚、中东、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
华兴在今年曾针对出海话题进行专题调研,从调研结果中我们观察到,融易新媒体消息,在投资中国企业出海或者海外本土项目时,投资人普遍关注当地市场天花板、企业产品能力、本土资源等因素。其中首要考虑的仍是海外市场天花板问题,人口基数、市场份额等客观条件决定了企业在海外某个国家或地区业务拓展的上限。对于企业来说,产品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企业在当地能获取的资源及能力的稀缺性也是投资人主要看重的因素之一。
2025年,对于中国企业出海,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制定清晰的出海战略,企业需要根据长期汇率走势、产业结构等做出决定,对出海路径、出海目的地、组织管理形式等进行综合设计。
第二,产业链抱团出海很重要,可以提高出海效率。
第三,不断提升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研发投入,维持自身的技术水平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