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3 12:29:58来源:中国网科技
品牌营销界有个经典的定位理论:企业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确保产品在预期客户头脑里占据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地位。
对照这个理论,近年来国货的崛起,堪为经典案例。不论是中国李宁、格力空调,还是大白兔奶糖、蜂花洗发水,他们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中国”。“中国”是概念也是方法。在这个独一无二的标签加持之下,一众本土企业讲述了一个个优质的国货品牌故事,在海内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不过,一个现象是,那些讲好中国故事的国货品牌,主要集中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这些企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产品力强,又有多年的营销积淀,讲好一个中国故事并不难。可是在农产品领域,就相形见绌了许多。
尽管,农业部征集推广了3000多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但它们是基于国内某个区域评出的地理标签,与“国家”“民族”这些更具广泛认同感与辨识度的宏观概念,有着显著区别,“故事”空间自然也就有限。这也正是人们将宁夏滩羊、烟台苹果称作地方特色产品而不是“国货”的原因。
中国农产品,亟需讲好国货新故事。
值得欣慰的是,事情正在起变化。随着中国农产品品质提升,以及互联网与电商平台对农产品品牌意识的催化,中国农产品的“国货自强”意识渐起声浪。
产自贵州修文县的“高小猕”猕猴桃,就是典型案例。“高小猕”猕猴桃以富含硒元素而闻名,独特的高原生长环境和本地野生选育品种特色,赋予其与众不同的口感与品质;加上极致的性价比与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色加持,“高小猕”猕猴桃在市场异军突起,让以往高溢价的国外大牌水果开始面临挑战。
按照品牌营销的定位理论,“高小猕”的成功,就在于给自己打上了两个重要标签:一是“国产”,二是“性价比”。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猕猴桃种植大国,而且是猕猴桃之乡。早在2000年前《诗经•桧风》中就有“隰有苌楚,猗傩其枝”的说法。其中“苌楚”就是现今的猕猴桃。
作为猕猴桃的原产国,这本是一个重要的营销标签,但一直以来,中国猕猴桃没有很好地挖掘这一概念,错失了品牌营销良机。反而是新西兰,将在中国采集的猕猴桃种子带回国内培育、驯化,形成了自己的“国产品牌”奇异果,转而大量进口到中国。
“高小猕”猕猴桃则填补了这一短板。其借助近年来兴起的价值观消费浪潮,在营销过程中不断强化猕猴桃的历史文化与中国特色,在年轻人中打开了市场。
对于这一代90后、00后消费者而言,他们有着强烈的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愿意对中国元素产品进行溢价支付,通过民族特色强化猕猴桃在消费者心智中的印象,市场格局也就打开了。
在“性价比”这一标签上,“高小猕”依靠的则是好吃不贵的优势。口感良好是其天然基因,在此之外,当地政府也通过产业规划、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技术创新、标准化生产、资金支持,扶持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比如,制定猕猴桃标准体系,让每一个呈现在消费者面前的修文猕猴桃都是精挑细选、百里挑一。修文全县90%以上的猕猴桃实现了标准化生产,“两品一标”认证面积占62.5%,已建成省、市、县标准园和示范点142个。标准化的生产加上电商的助力,融易新媒体,让“高小猕”物美价廉成为可能。
这就是“高小猕”的国货崛起故事。独特的品质、独特的文化为其赋予了一层“中国特色”面纱;生产能力、营销能力的大幅提升,则让其具备了比肩国际产品的能力。在个性消费、分层消费、价值观消费成为时代潮流的背景下,“高小猕”为农产品国货崛起打开了新的可能。
农产品国货不缺好品牌,关键是讲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好故事。随着中国经济继续引航世界,这样的故事,还有太多精彩等待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