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06 10:00:01来源:经济日报
高产奶牛的种质资源繁育,推动乳品产量和质量双重提升。我国奶牛遗传资源类型丰富,乳用品种、乳肉兼用品种等遗传资源开发利用各具特色。奶牛种业加快构建“常规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信息化育种”的创新技术体系,国家奶牛数据中心收集的奶牛育种表型数据量达9000余万条,可用于遗传评估的性能测定奶牛数量达233.8万头。2023年,我国自主研发的荷斯坦牛126K基因组选择育种芯片发布,一张全基因组育种芯片上均匀分布超12万个基因位点,检出率和检测准确率均超99%,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奶牛中高密度育种芯片自主设计开发取得重要突破。天津市农科院也自主研发了50K育种芯片。基因编辑技术和分子标记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准确识别高产性能相关基因,并快速完成基因组编辑,极大推动了奶牛遗传育种的发展进程。
精准饲养助力乳品产量提升。从奶牛的营养需求出发,建立不同生长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模型,可最大化提高饲料效用,加快其生产效率。中国农业大学建立幼龄奶牛阶段粗饲料的最优利用模式,对2周龄犊牛补饲优质粗饲料,可缓解腹泻并减少死淘率。针对蛋白质与氨基酸营养的低蛋白日粮技术、脂肪酸营养相关饲料添加剂开发等,均通过饲料营养技术不断推动奶业产量稳步提升。内蒙古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对奶牛规模化养殖存在的乳腺炎多发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制剂,能使隐性乳腺炎下降45%,饲料利用率提高6.2%,产奶量提升4.5%。
新技术应用和创新推动乳制品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近年来,我国奶业不断推进乳制品相关技术创新。例如,牛奶小分子均质化工艺可使乳脂肪分子表面积增大4倍至6倍,在增加稳定性的同时还可提升乳品口感。内蒙古自治区乳酸菌与乳品发酵剂工程实验室开发了微包膜高效保护的乳酸菌冷冻干燥技术,解决了冷冻干燥过程中菌体存活率低的技术难题。风味乳的创新与开发,不仅提高了乳制品的质量和风味,还增加了乳制品的功能性,提升了产业价值。液态奶中氯酸盐、高氯酸盐以及乳过氧化物酶等的先进检测技术应用,为优质巴氏杀菌乳的筛选提供了新手段。奶业龙头企业也加强营养健康研究,持续提升乳制品深加工技术水平,以精准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与个性化需求。
数智化转型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途径。特别是对于传统的奶畜养殖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奶业转型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人工智能服务管理(AISM)场景工厂、乳制品智慧化实验室建设研究与应用、伊起牛智慧牧业生态系统等数智化发展成果。从牧草种植、奶牛养殖到乳制品加工、储存、运输等全流程的数字化监管,不仅提高了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还通过数据分析和优化,提升了供应链的效率和响应速度。宁夏是国家高端奶牛繁育基地,也是高端乳制品生产基地,目前生鲜乳产量占全国市场的10%左右,建成乳业“全数智化”工厂,可实现“三个一百”目标,即用100名员工,每年可生产出100万吨液态奶,创造100亿元产值。
我国奶业产量持续增长,规模牧场奶牛单产已超欧盟平均水平。展望未来,奶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期,加速种质资源开发,发展新型饲料资源,建立先进的生产技术体系,完善全产业链数智化转型,才能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
拓展乳制品消费改善居民健康
当前,我国奶业消费基本情况如何?需从哪些方面激发需求、促进消费增长?
唐振闯(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近年来,随着多项利好政策出台,我国奶类产量不断提升,消费量稳步增长。2017年至2023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折合生鲜乳由36.9千克增长至42.4千克。但当前奶业仍面临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从2022年开始,市场陷入低迷,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出现下降,2022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2千克,比2021年减少0.6千克;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降低约10.6个百分点。促进消费增长,对稳定奶业意义重大,也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