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今日新闻头条:“云炒鞋”涉嫌金融违法 球鞋交易平台呼吁“鞋穿不炒”

时间:2019-10-24 17:14:51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在某电商平台上,一体育用品店的一场球鞋拍卖会上,一双TS&AJ从晚8时1元开拍,截止到当晚10时,最终成交价为34732元。

  另根据某运动鞋交易网站的统计数据,8月19号,成交量前100的球鞋中,26个热门款的成交金额已经达到4.5亿元。

  炒鞋的疯狂可见一斑。

  近年来,随着一些知名球鞋品牌打出联名、定制、限量的宣传口号,鞋子的溢价空间变得更高,炒鞋便变成了部分年轻人的一种时尚和获利新渠道。

  如果你看到某体育用品店外天还没亮就有很多人排队,那估计就是某球鞋发新款了。而这些年轻人之所以肯排长队买鞋,是因为“买到就是赚到”已经成为炒鞋者的共识。

  在一些APP上,千余元的鞋有可能被炒至数千或上万元。巨大的利润空间导致加入到“炒鞋”大军中的人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有媒体调查发现,今年以来,“炒鞋”已突破了普通的转手倒卖,脱实向虚”变“云炒鞋”,即无现货的“所有权”交易平台。卖家只需将球鞋信息发到平台进行“寄存”,买家购买被寄存的“产品”同时等待下一次售卖。买卖双方只交易球鞋的所有权,却不见真正的球鞋。

  炒鞋者的狂热,一些APP的推波助澜,还有一些诸如“炒鞋月入百万”的网络文章,给人的感觉是炒鞋可以轻松赚大钱。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先,当前市场上出现了通过大量扫货、提拉价格等方式左右市场价格的庄家。这些庄家有着大量的资金流,瞄准了某款限量鞋畅销色和鞋码进行疯狂扫货,一般是出价每人几十元,雇佣大妈大爷去实体店排队抢货,加剧供求不平衡,制造“一鞋难求”的假象。如果跟风扫鞋,极易成为“接盘侠”。

  据央视财经报道,一家二手球鞋交易平台,对过去1年来自全球发售的2639款限量版球鞋,以42码为标准做了价格统计,统计的结果是:有1106款球鞋价格在下跌,占比达到41.9%。

  其次,鞋子很容易高仿,“炒鞋”热潮已催生了假货。

  再次,“炒鞋者”在“炒鞋”,一些诈骗分子却在盯着“炒鞋者”。前几天,南海一男子学人“云炒鞋”被骗了4000多元钱。

  最后,融易新媒体,炒鞋暴富言论的风靡,让原本为潮流而生的潮鞋文化有些变了味。而“云炒鞋”还有可能涉嫌金融违法行为。

  在此背景下,必须给过热的炒鞋降降温,行业急需呼吁理性声音扭转炒鞋观念。作为球鞋交易平台——毒APP率先在行业呼吁“鞋穿不炒”。

  今年7月,毒APP发布了反对炒鞋的倡议书。强调球鞋是广大消费者体验潮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广大用户、潮人和交易者应该理性消费,尊重球鞋文化、远离炒卖行为,共创良性的潮流消费市场环境。

  毒APP对外沟通主管昭阳表示:“我们反对炒鞋,更旗帜鲜明地反对‘云炒鞋’。毒App致力于提供潮流消费场景。我们认为体验潮流文化是当代互联网年轻用户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方式。”

  “毒APP”在声明中表示,平台自上线以来一直坚持良性的运营导向,一贯坚决杜绝“理财”“冲冲冲”等引导意味的内容。

  据了解,“毒APP”8月7日上线的交易新规则,将抑制炒鞋落实到行动上。对恶意炒货卖家,平台正在推进执行两项治理措施:

  一是卖家超时未发货、虚假发货、货不对版,“毒APP”会直接扣除卖家保证金,并关闭订单,平台收到的商品安排到付退还卖家。

  二是基于市场调研及用户反馈,“毒APP”正在不断优化保证金收取规则,将阶梯加绝对值的收取方式变更为按照比例收取,大幅提高保证金比例,提高卖家恶意违约的成本,以实现加强制约炒卖的效果。此外,在商品详情页上温馨提示:商品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可能存在波动,请理性消费。

  在业内人士看来,行业的理性声音值得肯定。“毒APP”“鞋穿不炒”的倡议背后是一场深刻的行业自律行动。只有回归到潮流文化的初心,打造良性的产业生态链,潮流经济才有可能进一步繁荣。但仅仅依靠行业自律还不够,相关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对一些“炒鞋”平台的投机行为,也必须明确态度并采取行动。

    近期热点

    中经评论: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10-28

    扶持中小企业尚需发力 10-28

    强镇兴村需精耕细作 10-28

    法国开启再工业化“绿色纪元” 10-28

    银行也不能乱收费 10-28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