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5:08:02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湖南省株洲市餐饮行业协会近日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该市多家餐企向该协会反映,当地一对父子利用餐企销售“拍黄瓜”等凉拌菜无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证这一由头,频繁举报,要求餐企高额赔偿,自2020年至今竟举报49次。被举报餐企认为相关举报系“恶意举报”,纷纷联名反映。
“拍黄瓜”为何频繁遭遇“职业打假”
由于办理冷食许可要求高,需要有专门的凉菜制作间,还得具备独立的空调、消毒设备,很多小餐饮店都承担不起。而据餐饮业资深人士介绍,国内有凉菜间的餐饮企业不到十分之一,快餐店及小吃店普遍没有凉菜间。可见,如果严格执法的话,大部分餐饮企业都不能经营“拍黄瓜”,否则就要被罚款。显然,这个凉菜食安标准有些过高,不具有普适性。【详细】
餐馆未取得冷食类食品经营资质,超范围经营“拍黄瓜”等凉菜,看起来是违法在先。打假人以此为把柄,以举报为由索要大额赔偿,看起来是“依法维权”,但目的是捞得一笔赔偿金。因为规则直白简单,于是,有些打假人甚至下饵钓鱼,点名下单“拍黄瓜”,诱导饭馆上钩。当此类案例大范围、密集地发生,“打假”与“打猎”、“索赔”与“讹诈”的边界已然分不清楚。【详细】
“职业打假”的存在是否合理
由餐饮店无证制售凉菜牵出“职业打假”,折射出治理的复杂一面。诚然,知假买假的“职业打假”在客观上起到了净化市场环境的作用,然而在一些地方,“职业打假人”频频现身,餐饮店依旧超范围经营,则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治理的困境。【详细】
对待此类“职业打假”行为,法律条文正随着司法实践不断进步。“职业打假”的存在是否合理,关键要看这些行为对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弊如何。像频繁举报“拍黄瓜”,揪住小本生意过度索赔,融易新媒体,对营商环境亦是一种负面影响。针对“职业打假”频生的乱象,还应及时进行整治。同时,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尊重市场规律,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才能真正让“打假”和“举报”落到实处。【详细】
小店“拍黄瓜”考验治理
说到底,还是要运用法治思维,从源头来解决问题。监管部门要统筹考量食品安全和小微餐饮经营者的实际条件,尽可能地“减证便民”。例如,有关部门可以考虑将“拍黄瓜”等日常冷食划出强制行政许可之列;或者简化条件要求、降低办证门槛,让“持证拍黄瓜”不再困难。【详细】
食品经营许可程序有必要进一步优化,从而真正把监管和服务融合起来。特别是对某些“职业打假人”的频繁投诉,有关部门及餐饮行业协会要积极干预,防止出现“法治真空”。在坚持制度刚性的同时,合理运用柔性治理方法,以协商为基础实现多元共治,远比简单粗暴的执法有效得多。【详细】
(以上综合光明网、南方日报、东方网、广州日报、燕赵晚报)
V视角:
@还是一碗泡面:何必为难小馆子?
@狗晓晓:严格来说,这种举报就是钻法律空子。
@江惠平空间:“拍黄瓜”是凉菜,那么生大蒜、生大葱算不算凉菜?如果算,那么可举报的范围就更广了。
@rening2013:个人觉得,只要强制分开菜板,凉菜有专用的小冷柜就行。过时的规定就该尽快修改。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关于“拍黄瓜”是否只能在专间内加工,其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早就有明确规定,而且发布该文件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曾就此问题做过回应,答案就是“既可在专间也可在专用操作区内进行”。如果说,目前办理冷食类食品制售许可证,专间是必要条件,那么,制售“拍黄瓜”,专间则并非不可或缺。沿着这个思路延伸,制售“拍黄瓜”也不一定非得办理冷食许可。事实上,有些地方的监管已经先行一步,在这样执行了。小本生意不容易,其他各地方的监管也要与时俱进,让“拍黄瓜”不再成为问题,从而更好地呵护广大小微餐饮经营主体。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