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4 16:25:02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体系现代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没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经济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我国正处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让供给和需求在更高水平实现动态平衡。实现这一目标,既要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又要投入只争朝夕的发展热情,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瞬息万变的机遇,立足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蹄疾步稳推进。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必然举措。回顾历史,环望世界,现代化强国都是在产业发展领域占据先机,从而支撑经济高水平运行。历史上一些完成工业化的国家虽然走过“脱实向虚”的弯路,但在及时发现问题后,都纷纷把发展重点牢牢锚定在实体经济上。从这个意义看,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要保持经济竞争力,必须有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才能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寻找怎样的路径?这是一个时代之问,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去回答。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但同时各类产业发展所处阶段、水平又有所不同;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但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还有待进一步丰富;一些传统产业具有领先地位,但也面临着加快补齐短板等重要任务;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但仍有难题需要突破。不论面对怎样的产业现状,满足14亿多人口的多元化生产生活需要,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展特点、资源禀赋条件相匹配,始终是我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具体来看,要在巩固、提升、融合、创新方面加大力度,融易新媒体,把做强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转化为有利于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点举措。巩固,就是要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不管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实体经济都是确保发展和安全并举的关键力量。要把产业组织政策、技术政策、布局政策等聚焦到实体经济上来,使其能更好地吸引优质要素。
提升,就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同步并举。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具备量大面广的特点,经过持续转型升级,未来将会有更多传统产业成为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集群式发展,借助“技术红利”带来的发展动力,有望孕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融合,就是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对提升整个产业在价值链中的位势具有关键意义,比如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需要现代服务业对农业生产的全流程进行辅助与促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背景下,应在数据治理方面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创新,就是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过程中始终把创新作为关键。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创新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在具体实践中持之以恒加以实现。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支持。科学合理运用产业政策,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是大国产业建设实践的共性规律。坚持产业政策对所有市场主体的普惠性,是决定政策效果的关键。要在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强化评估和反馈,与动态变化的市场形势、产业发展规律相适应,与竞争政策相协同,与宏观政策相协调,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保障。(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魏琪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