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3 03:53:34来源:经济日报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在大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推动强化营商环境建设,传递出积极运用改革创新办法帮助市场主体减负激活力、稳定政策预期的重要信号。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特别是在今年应对多重超预期不利因素中,我国宏观政策持续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协同配合,在减税降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方面打出“组合拳”,为广大市场主体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助力经济平稳恢复发展。
一系列宏观政策发挥出重要作用,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果。同时,不少纾困政策具有阶段性,重在应对突发困难,“救急”的特点较明显。比如,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大规模的集中退税之后,则进入常态化落实留抵退税政策阶段。一些减税措施也往往具有一定期限。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以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增动力。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能够给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预期。助力市场主体复元气、增活力,既有必要提供“雪中炭”“及时雨”,也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此,要把改革作为政策工具箱中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融易新媒体,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促进企业焕发勃勃生机、持续恢复发展。
此次发布的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从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规范涉企收费、优化涉企服务、加强公正监管、规范行政权力等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这些政策切中市场主体面临的痛点、堵点,有利于为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可以说,这是着眼长远、固本培元之举。
从现实看,只有把实施纾困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政策效能。比如,在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中,只有优化服务才能实现减负红利直达快享。同时,只有严格规范涉企收费、推动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才能防止“三乱”抵消减税降费红利。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助企纾困中有不少效果突出的做法,有必要提升为制度化的政策措施,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比如,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具有“快、准、严”的特点,通过“一竿子插到底”实现资金精准使用,可进一步完善、用好这个机制,充分提高政策效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作用突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效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这些创新性做法值得总结经验,有的在完成目标后及时退出,有的则可以形成制度,为市场主体提供长期支持。
当然,目前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还面临较多困难,经济恢复基础还不牢固,优化营商环境与保持宏观政策力度要并举。宏观政策要继续在促进经济恢复发展,特别是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近期,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比如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延长制造业缓税补缴期限、专项再贷款与财政贴息配套支持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
通过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形成组合效应,经济一定能够更好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