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14 09:45:21来源:中新经纬
“旷视科技是我们在8年前投资的一个企业,今天已经是一个希望要IPO的人工智能领域的巨头了。它的发展路径是很独特的,靠着自己独特的技术跟能力来寻找我们创业。我们早期帮助他们寻找了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各个行业怎么切入。”
9月12日上午,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在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发表了上述言论。
这段不到一分钟的内容并非李开复的发言重点,却犹如蝴蝶轻轻煽动翅膀,将旷视科技和蚂蚁集团带入舆论风暴。
目前,涉事三方均已紧急辟谣或道歉。但对于旷视这样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口误”与火速致歉
旷视,中国“AI四小龙”之一,专注于人脸识别技术研发与落地。
在旷视的发展历程中,李开复和蚂蚁集团扮演了重要角色。
据南都·AI前哨站梳理,在2013年和2014年,旷视科技曾两次获得由李开复担任董事长和CEO的创新工场融资。2017年,旷视和创新工场等机构共同成立了一家国际人工智能技术研究院。
旷视的技术,也早早引起了蚂蚁集团的注意。据媒体报道,在2015年3月的德国汉诺威IT博览会上,马云首次通过刷脸支付的方式,为德国总理默克尔买了一枚纪念邮票。背后的技术,便是由旷视和蚂蚁金服合作开发。
这些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李开复发言的可信度。民众心中随之升起无数疑团:“人脸数据随便复制走?”“我们的隐私还好吗?”
12日晚上20:08,蚂蚁集团通过官方微博作出回应,否认曾向旷视提供人脸数据,同时表示在双方合作事宜上从未与李开复有过接触。
根据蚂蚁集团的说法,蚂蚁与旷视的过往合作,仅限于旷视授权其图像识别算法能力给蚂蚁单独部署和使用,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和传输。
一个小时后的21:09,李开复也通过微博发布说明和致歉。
他将上午的发言称为“口误”,并解释说,初期曾建议并帮助旷视团队寻找更多应用合作伙伴。“合作中,旷视提供AI技术给到合作方,我理解数据一直存在合作方客户服务器中,不涉及任何数据的共享与传输。”李开复在微博写道。
又过了十几分钟,21:23,旷视在微博回应称,“我们不掌握,也不会主动收集终端用户的任何个人信息”。
饱受争议的AI明星
在人工智能的赛场上,旷视是当之无愧的明星企业,其业务范围也不容小觑。
2011年,三位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班的“天才少年”,印奇、唐文斌和杨沐,共同创立了旷视。此后,这家公司一路高歌猛进。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旷视的在线人脸身份验证平台已为超过4亿用户提供验证服务;全中国超过70%的安卓手机使用旷视的技术完成刷脸解锁。
电影里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行业领头羊的旷视,自然会受到更多关注。而昨天的风波,也并非旷视第一次因为人脸识别业务陷入争议。
2019年9月,一张打着旷视标志的图片在网上热传。图上是一个穿着中学校服的女生,她的脸部被框在白色方框里,旁边是一系列数据:“听讲6次、阅读8次、举手6次、玩手机0次……”
许多网友认为该产品涉嫌侵犯隐私,知乎甚至出现了“如何看待旷视科技新产品监视学生上课”的问题。
之后,旷视回应称,该图片只是概念演示,旷视的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安全、方便地出入校园。
“课堂监控”事件后,旷视显然加强了对技术伦理的重视。2019年,旷视推出了《人工智能应用准则》,并成立了人工智能道德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其创始人、核心高管以及外部专家组成,还下设秘书处和AI治理研究院负责协调和深度研究,一线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参与和实施。
从创始人印奇不同年份的表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旷视在技术伦理方面的认识变化。2017年,印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技术中性论”。彼时,他认为技术有能力解决隐私问题,需要社会价值观、法律法规来监管原本中性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