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互联网 >

屈臣氏昨天的坑 KK集团明天的坎

时间:2020-09-08 16:42:59来源:中国网科技

  来源: 零售老板内参

屈臣氏昨天的坑 KK集团明天的坎

  你上一次走进万宁、屈臣氏是什么时候?是因为找不到便利店去买了瓶水,还是因为鞋子磨脚去买了个后跟贴?

  在很多的消费者那里,万宁、屈臣氏这些老牌个护集合店,已然成为一种满足“边角料”需求的存在。除非有打折,否则很难吸引到如今这波“见过市面”的消费者。

  这届消费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搜索商品口碑,可以在电商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在线下,还有源源不断新崛起的美妆集合店在等待她们“宠幸”。

  7月开始,万宁在北京接连撤店,同时在这个月,传出作为美妆集合店代表的KK拿到E轮融资。前天,KK集团正式官宣了10亿融资消息,同一个时间的画风一转,万宁的撤店仍在进行中。

屈臣氏昨天的坑 KK集团明天的坎

  位于北京双井乐成中心的万宁,已经进行了小一个月的打折清仓,在乐成中心的对面,富力广场的负一层,也有一家万宁。而在它的旁边去年开了一家KK馆,这是KK旗下主打进口商品的集合店,在这家店的对面,KK旗下的另一业态,THE COLORIST彩妆集合店,也即将迎来开业。

  这种围攻之势,可以算老牌个护集合店困境的一个缩影。

  渠道为王的时代已过去

  1989年,屈臣氏在北京开出首家门店,将个护、美健集合店的模式带入内地,在独占内地市场多年后,万宁才姗姗来迟的于2004年进入内地。

  在香港市场,万宁与屈臣氏就是老对手,在香港,万宁不管在店铺数和单店贡献上都要高于屈臣氏,不过跑到内地,二者的情况却完全颠倒过来。

  比起屈臣氏晚进入内地15年的万宁,起点就低了,加上屈臣氏在扩张上更为激进,万宁更为谨慎。二者的差距在过去的十几年又不断放大,反映在门店数上就是近四千家与两百多家的差距。

  此前万宁一直试图通过降低竞争更为激烈的美妆品类,主打保健、药妆等品类,来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路线,但这种聚焦让它注定成为一种小而美的存在。

  而在外部,市场也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前后算的上是美妆行业的一个转折点,线下一些主要渠道开始路续出现衰退。作为头部CS渠道的屈臣氏,在这一年大陆业务首次出现负增长,此后便是连年的业绩下跌。

  而在此之前,屈臣氏、万宁们之于品牌是颇为强势的,尤其是门店铺满全国各地的屈臣氏,那是屈臣氏最高光的时候,对于品牌而言,进入屈臣氏就是销量的保障。

  回顾过去十多年的本土化妆品市场,CS渠道曾在国货品牌成长道路上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曾创下销量奇迹的美即、里美等一众本土品牌都是借助着屈臣氏功成名就。

  在当时,业内一度有一种说法,选对渠道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因为在过去渠道为王的时代,能搞定渠道,就能在各个渠道获得更多的陈列;能在各个渠道获得更多的促销资源,就能在那些渠道获得很快的增长。业界在当时的一个共识是,渠道的量,就决定了品牌的体量。

  但是时间来到近几年,在整体社会零售及化妆品零售额呈增长态势的情况下,化妆品各大渠道中,CS渠道的份额连年下滑,而流失的份额几乎都是被电商拿走。

  说起屈臣氏当年的卖货能力,就不得不举个例子,上文中提到的里美就是背靠屈臣氏而起的国货品牌的典型。在巅峰时期的里美,曾创下8亿元的年销售额,其中屈臣氏在其中贡献的销售额超过80%,而里美在当时也一度是屈臣氏中排名第三的品牌。

  不过这家以模仿韩妆小清新风见长的品牌,和很多消失在屈臣氏中的国货品牌那样,已然成为历史。

  而这也是屈臣氏、万宁们会走向没落的一个缩影。

  KK们如何跨过屈臣氏们的坎?

  当消费者认知品牌的方式不再是靠渠道和BA的嘴,很多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起来。

  社交媒体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抢了CS渠道、乃至很多线下渠道的饭碗,渠道对于品牌的背书能力开始逐渐减弱,尤其是在社交媒体淘汰了一波口碑不佳的产品后,理智消费的人们宁可去社交媒体上翻一番评论,也不愿再相信BA的嘴了,这也极大的伤害了渠道的品牌力。

  问题根源在于传统线下的一个共性问题,扭曲的零供关系。

近期热点

中经评论:家装服务行业亟待规范 10-28

扶持中小企业尚需发力 10-28

强镇兴村需精耕细作 10-28

法国开启再工业化“绿色纪元” 10-28

银行也不能乱收费 10-28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