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07 16:40:13来源:中国网科技
猫眼下半年业绩承压是难逃的事实,猫眼方面则向鳌头财经表示,“疫情后弥补损失一方面通过做好全文娱产业链赋能行业,另一方面业务部门也有一些新规划,但目前不便透露。”
差异化新挑战
实际上,猫眼一直想摆脱单纯线上票务平台的形象,开拓更多的营收渠道。一方面,中国电影票务线上渗透率趋于稳定以及饱和。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影票房整体规模在640亿左右,其中线上购票渗透率已达80%。
另一方面则源于在线票务行业仍存在竞争。在线票务领域,猫眼娱乐主要面临"淘票票"、"大麦网"两大竞争对手。
但极光大数据显示,电影演出在线票务App中,用户偏好第一名为阿里"淘票票",紧随其后的是大麦,第三名才是猫眼。
随着票务平台补贴战的结束,市场份额趋于稳定,急于上位的猫眼开始拓展业务,实现差异化竞争。而转向上游的宣发与制作环节,是猫眼与淘票票的共同做法,互联网宣发也被证实为票务平台转型的可行路径,只不过相比猫眼,淘票票完成的更好一些。
鳌头财经整理财报发现,截至2020年3月31日,阿里影业互联网宣发收入为22.04亿元,占据总营收超76%,此部分业务主要由淘票票主导:相比之下,2019年猫眼娱乐内容服务收入为13.96亿元,距离阿里影业仍有一定差距。
其实,去年7月猫眼发布“全文娱”战略,未来猫眼将发展成包括票务、产品、数据、营销和资金五大领域在内的综合文娱服务平台,然而一场疫情却将猫眼“打回原形”,其“票贩子”的帽子仍未摘掉。
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其票务服务收益为1.04亿元,占总收入的51.1%,广告服务及其他收益为8370万元,融易新媒体,占总收入的41.2%,娱乐内容服务收入仅为1560万元,占比7.7%。
即便在未受到疫情影响的2019年,其票务收入占比仍占比53%,娱乐内容收入占比32%,票务收入长期以来占据营收半壁江山。
除了瞄向上游的宣发业务,猫眼也将手伸到了下游的放映端。
鳌头财经了解到,今年上半年猫眼推出“猫眼放映厅”,联合视频平台、版权方等,开创电影拼团点播分账模式,但针对单片付费的方式,观众是否买账是一大问题。
另一方面,尽管有腾讯视频、欢喜首映等平台的资源支持,但切入视频领域仍面临着与优酷、爱奇艺等的版权竞争,尤其是在还未与淘票票分出胜负的情况下。
依赖其他平台的版权能获取多大收益仍是未知数,相对于淘票票背后阿里影业、优酷等各文娱版块的协同,“单打独斗”的猫眼仍需寻找更多的增长途径,尤其是上市后还面临来自资本市场的压力。
旧竞争格局胶着,猫眼娱乐又陷入新的竞争格局中,后疫情时代,猫眼又将如何将差异化进行到底?鳌头财经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