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6-16 08:56:12来源:法制日报
“3000元对一个学生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是我近3个月的生活费。钱被骗了之后,我也不敢告诉父母。”李红说,从那时起,她就不敢相信别人了。
免责条款转嫁风险
疏于管理真实存疑
谈及婚恋骗局频发的原因,湖北瀛楚(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显显说,一些人因轻信虚假信息,轻则被骗财,重则被骗色,更有甚者还因此搭上了性命。这些骗局频繁发生有几点原因:首先,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繁忙、交际面窄、经济压力大、缺乏可信有效的联谊交友渠道,使得大量的单身男女具有“脱单”需求。
“其次,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疏于管理,导致虚假会员信息泛滥,使诈骗分子有机可乘;最后,我国现阶段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缺乏针对网络征婚诈骗的相关条款,比如注册会员维权的法律依据、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的责任承担与赔偿方式等,这导致用户在遭遇网络婚恋诈骗后,难有适用的法律予以维权,导致婚恋网站更加有恃无恐。”张显显说。
在北京市京鼎律师事务所主任张星水看来,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的内容几乎都是“免责条款”,将风险责任转移给消费者,所以消费者一旦遇到婚恋骗局,往往维权困难。但正因为婚恋网站或交友平台上很多用户的信息不完整和不真实,导致其他用户遇到诈骗时无法提供犯罪分子的信息,维权步履艰难,也无法向相关平台追责。
据张星水了解,许多婚恋网站和交友平台疏于管理,以盈利为目的,更有甚者,很多平台为了留住用户甚至以虚假信息吸引消费者,照片是假的,个人信息也是假的,从而导致虚假会员信息泛滥,让诈骗分子有可乘之机。“虽然现在许多婚恋交友平台的注册用户都提供了身份认证信息,但是在某些网站上,用户使用模糊和虚假信息依旧存在,有些甚至就是平台内部自己操作提供虚假信息以吸引、欺骗消费者。”
平台整肃刻不容缓
源头遏制违规失信
张星水说:“整肃婚恋交友平台、严格推动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制已经刻不容缓。对于实名上网和网络运营者的注册身份信息审核义务,法律对此有明确要求。”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网络运营者违反本法相关规定,未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或者对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用户提供相关服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这一法律武器具有很强的强制力、震慑力,监管部门用好这一法律武器,就能倒逼婚恋网站增强自律意识,恪守严格审核的法律底线。”张星水说。
在张显显看来,婚恋网站对于用户注册所填写的信息负有审查义务。婚恋交友平台与用户之间属于居间合同关系,如果受害者由于相信婚恋网站中存在的虚假信息或者误导信息,并且与该网站的用户交往,遭遇骗婚或者遭受财产或人身损害时,应首先向侵权人索赔。
“如果索赔未果,婚恋网站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履行居间合同里的居间人的义务,受害者也可以起诉婚恋交友平台。”张显显说。
张显显认为,婚恋交友网站应加强对注册用户的信息核查力度,利用大数据、平台担保等多种辅助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违规失信行为发生的概率。可以考虑引入类似苹果ID账号认证的双重认证机制,未来与微信、支付宝等其他互联网平台共享用户数据资源。对于当前婚姻状况、收入等一些无法核实的信息,婚恋网站应该在显著位置进行告知,不能简单地通过“风险提示”来规避自身义务。
在张星水看来,婚恋平台一方面要强化监管,坚决查处严重违规失信行为,净化网络交友环境、促进整个婚恋网站行业进步;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自身“软件”“硬件”投入,强化管理,加强网络诚信经营的制度建设,在保护客户隐私、做好安全防范的前提下,推行会员信息实名制,线上交流和线下监管齐头并进,确保客户信息的真实、可靠与安全,从源头遏制婚恋网站违规失信乱象,为“有情人”架设“鹊桥”,促进婚恋网站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网络红娘不宜偏信
遇到侵害及时报警
那么,对于有婚恋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该如何预防遭遇婚恋交友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