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易新媒体
快捷导航 融易新媒体
主页 > 科技 > 家电 >

云鲸做洗地机:一个理想主义公司的创新博弈(2)

时间:2024-02-10 05:28:20来源:新媒体

张峻彬告诉36氪,“我不认为做洗地机的窗口期过去了,相反,洗地机赛道的窗口期很长,目前整个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只有3%-4%,还有很多消费者需要一款好用的手持清洁工具。现在这个阶段只要能研发一款真正好用的产品,一款让用户使用起来很爽的产品,那确定是有市场机会。相反,哪怕在一个市场最火热的时期,如果只是带来一款体验非常一般的产品,那这个公司凭什么能赢呢?”

与J1 问世时,云鲸凭借创新,定义了“拖地机”这个品类不同。今天,云鲸的S1面临的是在遭别人定义的洗地机这个品类上,重新定义一个好产品,想赢并不容易。

张峻彬很清楚云鲸当前的竞争处境,“这是云鲸跨品类做的第一款产品,首战即决战”。

要赢,第一步就是“必须交付一款足够好的产品”,“一个足够好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抢到份额,一家企业跨品类做的第一款产品,做的很差却卖的很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与拖地机J1发布时定价远超当时扫地机定价不同,洗地机S1首发到手价2999元,其实是市场最主流价格带。这意味着云鲸内部对“这款产品的销量有预期”,“希望这款产品能进入今年的行业Top阵营”。

这是云鲸确定想赢下的“首战”,这也是云鲸第二增长曲线的起点。

拓展第二增长曲线,云鲸拒绝“机海战术”,想走一条不同的路

一般硬件品牌公司如果不只是要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往往会不停推新品、拓品类,希望拓品能够在市场上抢下好的份额。与他们相比,云鲸的第二增长曲线来得有点迟。

第一个7年,云鲸专注于产品技术沉淀、组织管理建设,集中资源做极致产品;第二个7年,云鲸在有了确定沉淀的基础上,才开始逐步开拓新品类,新市场。

张峻彬看来,“产品线多不代表能创造利润,需要思考的是这些产品线到底能不能树立长期壁垒,对企业是否有战略意义。很多企业在一款单品爆了以后想要复制成功,就开始铺开产品线,通过品牌价值带动新的品类增长。但最后的结果往往是,砍产品线。”

张峻彬也清晰地算过账。

对于云鲸这样的第一梯队厂商来说,“相较于十条产品线都是行业第十,先把一到两条产品线做到行业第一第二,反而更有价值和意义。”

“一年推出7-8款产品的公司,往往也只有1-2款产品卖得好”,“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反而也会非常迷惑,不知道哪一款产品适合他”。对于想要占领中高端市场的云鲸来说,“去布局不同价格带的SKU,或许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反而应该是“研究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关注他们更在意哪些功能,可接受的价格带是什么范围,为量足够大的这部分人群去做一款SKU。”

这个策略还有现实主义的另一面考量,“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如果目前的高端人才还不够多、组织体系还无法保证每一款单品都能拿下前五的市场份额,与其盲目拓品,不如专注所有人力和资源做好一款产品,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去做一款最好的产品。”

这也是云鲸在长期竞争环境中积累的生存法则。

外界看到的云鲸第一曲线,是一个三次踩中行业红利的幸运故事 —— 吃到了技术创新红利,避障技术成熟且成本降低;创造了产品创新红利,定义了一个4000元+的新品类和大市场;赶上了流量创新红利,借助抖音、小红书快速发展的快速扩张。

但在云鲸内部看来,云鲸J1的故事是一个幸存者偏差的案例——当年做拖地机的创业公司多达上百家,只有云鲸跑出来了。整个消费硬件赛道的生存率可能还不到1%——一部分创业公司把产品做出来以后,根本没办法量产;一部分公司量产了产品,根本没有办法卖出去。

外界想“复制云鲸的成功很难”,云鲸自己则认为“创新本身就非常难”。

张峻彬判断,“创新不是一件拍脑袋的事情,需要更好的体系建设去支撑,包括研发体系、供应链体系、质量体系、服务体系等等,这些体系建设都需要投入时间和成本去做,而且是必须要做。”如今“行业其实已经到了竞争白热化阶段,云鲸到了现在这个体量,拼的确定是人才和组织。”

体系搭建完成,第二增长曲线才有可能快速起来。

研发体系的建设,让云鲸有机会积累技术,并将技术迁移到其他新品类产品上。比如,以云鲸自研的污水传感器为例,脏污闭环检测对应的是云鲸光学和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布局。这次就从扫地机迁移到了洗地机产品上。


近期热点

京东方否认与三星“断交”,但两家公司的专利侵权纠纷仍在持 02-10

云鲸做洗地机:一个理想主义公司的创新博弈 02-10

全球独角兽Aqara中标2023-2025年采筑智能家居联采 02-10

深消委支持对国美电器集体诉讼,但国美多家子公司已开始破产 02-08

董明珠内部会议再批孟羽童:只想用格力平台做网红,不能容忍 02-08

热门文章
热点 热点追踪 网站首页 热点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