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7 14:44:43来源:融易新媒体
李东生的购物车里还在装东西。十几天前的7月15日,业内广泛关注的中环集团竞标案落锤,TCL科技(000100.SZ)成为最终买家。
而就在一个月前,TCL科技还宣布计划拿出300亿日元(约20亿人民币)投资全球印刷显示技术巨头JOLED,成为这家日本企业重要的战略股东,公告称“双方将在IJP-OLED(喷墨印刷OLED)领域开展深度技术合作。”
此后不久,广州方面传出,TCL科技将会在明年正式动工全球首条8.5代印刷OLED产线,这也是继JOLED之后,全球又一条印刷OLED量产线,也是全球首条印刷OLED高世代产线。
坊间还有传言,李东生的收购清单上或许还包括三星的苏州工厂、南京中电熊猫等项目。
在这个全球半导体显示行业新旧产能替换的关键岔路口,李东生和他的TCL突然成为了市场里的激进派,一边试图整合液晶面板的产能,一边投注下一代面板技术,同时又大步跨进新赛道。
在过去十年,虽然各种收购绯闻不断,但是李东生和TCL系一直未曾出手,即使在半导体显示主业领域内,投资也极其谨慎、甚至是保守,仅在深圳、武汉两地设立产线。如今,时值半导体显示行业最寒冷冬天,以及疫情突发带来经济发展不确定性的悲观氛围浓厚。
李东生和TCL科技却开始出手。他眼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战机和胜机?他又将带领TCL这艘大船驶向哪一个远方?
李东生的十年埋伏
在普通消费者印象中,TCL的名字是和电视机联系在一起的。作为曾经的“电视机大王”,李东生和他当年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的另外两位同学,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最被关注的人物之一。
李东生
名满江湖的中国“彩电大王”们,曾经一度受制于中国“缺芯少屏”的现状,始终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由于液晶显示屏技术牢牢被日韩企业所控制,在全球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示器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过程中,包括TCL、康佳、长虹在内的中国大陆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
如同钢铁、石油等众多市场的故事一样,市场规模并不一定意味着话语权。九死一生之后的李东生比谁都更了解其中的紧迫,也就是从那之后,TCL开始了自己的造屏之路。
2009年6月,李东生以TCL集团董事长的身份向深圳市领导提出,自主建设液晶屏生产线的计划。
即使是从现在来看这都是一个疯狂且冒险的决定:第一,项目投资巨大,预算达到245亿元,是深圳有史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第二,TCL当时并没有一个可以建设产线的团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2010年1月16日,TCL的8.5代线液晶面板项目正式开工。历史这一次垂青了中国人,这就是如今TCL科技旗下的华星光电的由来——现在这家占据TCL科技收入近六成的子公司,已经和京东方(000725.SZ)一起,成为了国际液晶行业的“双子星”。
华星光电的创办到随后的十年发展,几乎是中国半导体显示行业绝地奋起的真实写照,而这也是李东生在传统产业业务受阻之后的十年埋伏。
三箭齐发的长线战略
核心技术、器件的缺失曾经让李东生受制于人,而卧薪尝胆拿下技术高地之后,也让李东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竞争力——在如今这个时代,销量大王或许并不能代表什么。
如果厘清了这个逻辑,我们可能真正明白TCL科技目前正在做的事情的价值。
2020年无疑是全球液晶面板行业至关重要的一个年份。在持续亏损、多做多亏的压力之下,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面板厂商率先调整产能。
跟半导体芯片一样,LCD面板产能也经历过涨价、跌价的循环,2016年全球液晶面板就有过一次大涨价,当年退出的液晶面板产能高达361.5万平方米。但去年和今年关闭的液晶面板产能比2016年更高:去年关闭的产能为251.3万平方米,今年要关闭的产能或将达到551.9万平方米,占据全球产能的6.47%。
显然这是一场全球半导体显示产业竞争格局的巨变,而三星、LG显示退出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华星光电和京东方所吃下。今年一季报显示,华星光电的液晶面板出货数量和出货面积分别达到11912万片和688万平方米,全球排名升至第二,仅次于京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