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1-23 11:43:56来源:
摩根大通策略师约翰·诺曼德(John Normand)和费德里科·玛卡尼迪(Federico Manicardi)在周四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目前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回报率均值回归较低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担忧。”上述分析师还提到,“比特币已经达到了任何必须拥有的资产中有史以来最快的价格增长速度。”
上周,瑞银集团(UBS)在一份报告中列举了谨慎进入比特币市场的几个理由。该行分析师对比特币的实际使用场景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使得比特币的公允价值很难估算。他们将比特币比作加密行业版本的Netscape和Myspace的可能性,这些网络应用在Internet的早期大获成功,但此后逐渐消失。他们认为,“虽然单个令牌的供应可能受到限制,但作为资产类别的加密货币的供应却是无限的。”分析师强调,“以我们能想到的任何标准衡量,最近几周的价格上涨都是极端的。”
而依然有人坚持看好。
最大的比特币信托基金Grayscale Investments(灰度资产)的首席执行官Michael Sonnenshein认为,“修正是任何市场的自然组成部分,在比特币生态系统中尤其自然。”
他表示,“从2016年到2017年,在达到新高的过程中,比特币经历了6次约30%或更多的修正。”
他认为,“谁也不知道比特币是否已经见底,但从灰度资产的层面来看,我们知道需求仍在持续,特别是来自长期持有偏好的机构投资者。”
中国人民大学高礼研究院助理教授王鹏1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特币总量是有限的,这些年随着“矿池”中所剩比特币越来越少,“挖矿”成本不断增加,价格上涨也就可以理解。但王鹏提醒,比特币并不适合普通散户,必须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熟悉市场才好进入,而不是简单地认为自己有点钱就能进去一夜暴富。
【延伸】比特币的3次闪崩史
回顾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比特币其实价格波动频繁,曾三次出现泡沫时期(即价格在短期内大幅上涨,后又大幅下跌)。
比特币诞生于世界经济震荡之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市场避险情绪高涨。这一年的11月1日,一个自称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 foundation网站上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亲手创建了第一个区块,首枚比特币就此问世。
比特币诞生之时,价格还不到1美分,1美元可以兑换1300个比特币,融易新媒体,此后一年内也不过涨了几美分。2011年2月10日,投资者的浓厚兴趣将比特币的价格推升至1美元,当日也因此被称为“美元平价日”。
第一个真正疯狂的比特币泡沫始于2011年6月1日。彼时,新闻网站Gawker发表文章《暗网丝绸之路》(The Darkweb Market Silk Road),讲述了如何在一个暗网上使用比特币购买非法药物。加上多家比特币交易所业已开业,购买比特币的门槛大大降低。短短一周内,比特币从10美元上涨至近30美元,但比特币价格在随后几个月发生暴跌,最低至2.14美元。
几年后,比特币又一次猛增至临界点,在2013年11月末突破1000美元,最高至1127.45美元。然而好景不长,到12月中旬,比特币的价格暴跌了近50%。这轮泡沫最显著的特点是跌幅较为平缓但持续时间长:随后一年多里,比特币价格降至172.15美元,并维持这种僵局长达数年之久。
2017年2月,比特币迎来了它最疯狂、最残酷的泡沫时期,甚至因此被称为“黑寡妇(the widowmaker)”。
这场疯狂的始作俑者并不是比特币,而是其他新兴的加密货币。当年的ICO政策(首次公开募币,源自股票市场的首次公开发行概念,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第一次允许加密货币创始人向市场直接出售自己的新产品,直接引发了一种空前的投机狂热。
市场各式投机心态相互助涨,“FOMO”(“害怕错失良机”)的心态盛行,比特币的大涨出现显然受益于这种狂潮。然而,随着更多其他加密货币的出现,比特币的主导地位也随之消失,其在加密货币领域的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2017年12月7日,比特币价格达到了20052美元,创当时历史新高,然而在当天之后,它的市场份额却自九月以来首次跌破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