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18 10:03:30来源:中国经济网
喜马拉雅再传上市 如何面对退去的行业热潮及版权乱相?
天眼查数据显示,6月6日,足求(天津)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喜马拉雅主体公司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持股30%,为其第二大股东,新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机器人、电子产品、智能家居设备销售等。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今年2月份,喜马拉雅与猎豹移动旗下的猎户星空联合成立的北京小雅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喜马拉雅作为大股东占股65%,猎户星空占股35%。据悉,这个公司负责喜马拉雅硬件产品——小雅AI音箱的开发制作。
对此,喜马拉雅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网》:喜马拉雅在加大对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的布局。喜马拉雅希望通过布局智能硬件为声音从手机拓展更多便利性的场景,以扩大使用人群和商业机会。
《投资者网》在天猫喜马拉雅好声音旗舰店看到,共有四款智能音箱产品,其中价格较为低廉的产品售出1177件,其余产品均未超出200件。
有声音认为,这是喜马拉雅在上市前借此进一步扩大业务线和用户覆盖量。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关于喜马拉雅上市的传闻就不绝于耳,5月份大范围的股东变更更是引发了业内对于喜马拉雅将于今年上市的猜想。
上市疑云
一次大范围的工商变更,又引来了关于喜马拉雅“即将上市”的猜想。
5月24日,第三方企业查询工具数据显示,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包括小米副总裁洪峰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仅剩喜马拉雅联合创始人兼联席CEO余建军一人。同时,在股东层面,小米旗下的天津金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退出了股东行列,受此影响,公司注册资本减少314余万元,缩减5.22%。
此前在4月23日,好未来旗下欣欣相融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也退出了喜马拉雅股东行列,彼时喜马拉雅公司注册资本随之减少了85余万元,缩减1.41%。
5月26日,喜马拉雅FM回应称,此次变动是因为公司搭VIE结构,所有境内VIE公司的董事变更为境外母公司的股东,属于VIE标准结构;喜马拉雅FM目前没有明确的上市计划,若有会尽早和大家沟通。
然而,自媒体“IPO早知道”对此质疑称,在2018年8月喜马拉雅在进行E轮融资时就已经完成VIE架构搭建。当时的投资方包括春华资本、腾讯、泛大西洋投资、华泰证券、高盛和新天域,共计投资4.6亿美元,投前估值29.4亿美元,投后估值34亿美元。该轮融资在2018年9月正式完成交割。
对此,《投资者网》向喜马拉雅方求证,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其他媒体报道不属实。”
事实上,过去一年喜马拉雅一直经历着“即将上市”的传言,2018年5月份,证大集团董事长戴志康表示,喜马拉雅估值已经达到200亿元,希望明年能够进入A股上市。不过随后余建军回应称没有任何IPO安排。
去年7月初,又有自媒体爆料称,喜马拉雅已完成40亿元融资并计划2019年赴港上市,估值也从最初传言的200亿元飙升到500亿元,但仍遭到喜马拉雅方面的否认。
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国内最大的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总用户规模已达4.8亿,在移动音频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为73%,处于音频平台头部的喜马拉雅FM上市消息自然吸引着众多目光。
喜马拉雅相关负责人向《投资者网》表示:目前并没有具体IPO计划,对于喜马拉雅而言,现阶段希望产品、内容、服务做得更扎实,而不是贸然上市。
热潮退却
2016年,知识付费在国内兴起并形成热潮,一时间分答、知乎live等App及产品受到追捧,吸引了大量用户,知识付费成为业内认为的新风口,2016年也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
喜马拉雅也瞄准了这次机会。发展前期,喜马拉雅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流量广告、社群和硬件三个部分,直到2016下半年,喜马拉雅内容付费的收入超过了流量广告、社群、硬件三部分的总和。喜马拉雅副总裁张永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做了四年时间,终于找到了变现模式。”
喜马拉雅公布的2018年上半年有声书用户收听数据显示,平均每位用户收听18本有声书,累计收听的总时长超过30.8亿小时。与此同时,有声书为喜马拉雅FM带来的流量超过50%。
然而,这股热潮亦开始渐渐退却,知识付费因优质内容的稀缺广受“智商税”、“贩卖焦虑”的诟病。艾瑞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在线知识付费产品平均复购率仅为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