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5-02 04:37:06来源:环球网
今年64岁的苏阿姨家住湖北潜江,1999年查出患了尿毒症。她辗转多处求医,并做了两次肾移植。然而遗憾的是两次肾移植均出现快速排斥反应未能成功,苏阿姨只好选择继续透析。
“透析需要的血管和平时大家了解的输液的血管不一样。”同济医院肾病内科副主任医师何凡介绍,一般输液的速度是每分钟0.5毫升至1毫升就够了,但透析时,需要血管内血液流量达到每分钟200毫升左右。因此,在人体内,满足条件的血管并不多,以双侧上臂、左右颈内静脉为主。
但是,2004年在当地医院做透析时,苏阿姨的左手动静脉内瘘被穿刺针刺穿,好不容易做好的生命通道再也不能用了。无奈之下,医生只好在苏阿姨的右侧颈部做了长期透析管路。5年半后,因为感染不得不拔管改为足背动脉穿刺的方法透析。
2018年,连足背动脉也打不进去了。苏阿姨带着最后试一次的想法来到同济医院就诊。
同济医院肾内科何凡医生正在为患者做血管超声。医院供图
透析多年,苏阿姨的血管变得又细又硬,动脉及静脉大部分闭塞,部分通畅的血管也只有1毫米,两个手臂密密麻麻的都是针眼、伤口,完全找不到可以做动静脉内瘘的地方。经过评估,何凡决定先用球囊扩张左臂血管再做动静脉内瘘。
2018年1月,何凡给苏阿姨左侧上臂做了球囊扩张血管手术,将球囊顺着放置好的导丝滑入血管,到达需要扩张的部位,球囊注水膨胀,扩张病变血管。
医生正在为患者做动静脉内瘘造瘘术。医院供图
由于苏阿姨病变的血管没有弹性,何凡采取先逐步扩张,再重建的方法,分两期为苏阿姨扩开了血管,建立了透析通路。现在,苏阿姨用这个动静脉内瘘透析已经一年多,情况良好。
据了解,同济医院肾内科2014年即在全国率先开展废用性动静脉内瘘开通及小尺寸动静脉内瘘建立技术,目前已经为200多位血管闭塞的透析患者重新建立了血管通路。
有句俗话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从来没有什么凭空而出的逆天改命
有的只是
医学工作者的克难攻坚踏实勤勉
为现实生活中的“超级英雄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