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5 16:06:03来源:互联网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史万森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的岱海,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都有着重大影响。上世纪50年代岱海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到2020年10月已缩减到49.2平方公里。岱海的生态危机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日前,《法治日报》记者到凉城县采访时了解到,经过国家部委、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几级政府部门共同努力,通过一系列治理保护措施,岱海生态总体恶化的趋势正发生逆转,面积缩减呈放缓趋势,水质下降趋势得到控制,流域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凉城县副县长贾小平介绍说,岱海治理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项是“两节两补两恢复”,另一项是“四控三处理”。2016年以来,按照《乌兰察布市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乌兰察布市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修编)》要求,凉城县重点实施“两节两补两恢复”六项措施。
“两节”即农业节水和工业节水。农业节水就是要求退灌还水,把水浇地退回旱地。贾小平说,农民不理解,全县干部全部上去做工作。2016年退出水田5万亩,2017年又退出10万亩,2018年退出最后的6万亩,封停机电井667眼,节水改造6.1万亩,每年节水800多万立方米。
岱海流域有22条河流,“两补”之一就是对22条入湖主河道重要地段进行疏浚治理,实现正常降雨年份平均每年可增加地表径流量250万立方米左右,直接补水100多万立方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凤双告诉记者,除县委书记担任岱海湖长,其他县委政府领导全部担任河长,“我是两条河的河长,负责监督解决河道出现的问题”。
“两补”的另一项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之中。
岱海湖水萎缩,周边形成大量滩涂湿地,乱垦乱种乱牧乱渔乱建等问题突出。县委政府领导全部出动,承包拆迁项目,共拆除种植场、养殖场、鱼塘、建筑物、构筑物企业140家。岱海周边滩涂湿地全面禁牧,围封网围栏77公里,建设环湖绿道50公里,实施了湖滨缓冲带修复与建设等生态项目,全面恢复岱海周边生态环境。
凉城县还着力克服内源污染治理办法不多、外源污染点多面广等困难,全力推进水质恢复。
贾小平说,《乌兰察布市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共设置项目24项。截至目前,已完成20项,正在推进4项。
凉城县委书记王文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凉城县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岱海治理向流域拓展要求,积极探索治理新路径,全面启动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工作。
据介绍,该县在岱海流域调整种植业结构,2020年把玉米、糖菜等高耗水肥作物种植面积由28万亩压减到26万亩,低耗水肥作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由25万亩扩大到27万亩。“目前,利用农闲时间,我们通过算账对比、龙头企业带动、政策引导等方式,引导农民进一步调整种植业结构,明年进一步压减高耗水肥的玉米、糖菜等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王文说。
王文介绍说,经过治理,湖水年损耗量减少,由2005至2015年年均损耗2942万立方米,放缓到2016至2019年年均损耗1171万立方米;湖面面积缩减趋势放缓,由2005至2015年年均缩减2.44平方公里,放缓到2016至2019年年均缩减0.45平方公里;岱海周边地下水位呈逐年上涨趋势,2018年较2017年上涨45.73厘米,2019年较2018年上涨13.13厘米。
王文说,从生态方面看,流域内植被覆盖率由2015年的68%提高到2019年的70%;鸟类种类由2015年的68种增加到2019年的91种。曾经“鸿鹜成群,风涛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有着“塞外天池”美誉的岱海美景有望重现。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