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5 03:16:45来源:互联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通讯员 王欢浪
大雪节气,室外温度已经降至冰点。铁炉沟村搬迁安置点的上空炊烟袅袅,山坳里刮来的西北风卷着炊烟上升盘旋,村民家中炉火正旺,阳光下金黄色的玉米整齐地排列在栅栏里……俨然一幅祥和、安逸的山村水墨画。
“吃水难、出行难、住危房、疾病多……”这些都是铁炉沟村几代人的生活印记。陕西省委政法委包联后,全体干部全员出动,确定各自的包扶户,从书记到一般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批接着一批冲锋。
5年来,陕西省委政法委围绕产业、就业、保障性政策落实、基础设施升级等重点工作,注重扶户扶村与扶志扶智相结合,2018年该村按时退出贫困村,截止2020年10月贫困户5户6人的再退出,全村实现贫困发生率为零。
党建引领凝聚脱贫信心
“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治安基本靠狗。”这是铁炉沟村外出打工村民回村自嘲本村的顺口溜。
曾经,铁炉沟村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滞后,全村6个村民小组,259户832人,分散在32个自然庄头,全村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户121户370人,贫困发生率达44.5%,贫困程度远近闻名。
村民甄平腿脚有些残疾,因贫穷一直单身。
提起过去的生活,他连连叹气:“我腿脚有残疾,没有办法务农,只能骑个电动三轮车在麟游县城做些小活讨个一日三餐,有时候,电动车没有电了就停在半山上过夜,等着第二天有人早起帮一把才能回家,有时候,下大雨,电动车走在泥泞的半山腰就动不了,看着几百米的家就是没办法回去,每天早出晚归也只能混一口饭吃。”
说话间,他给《法治日报》记者递来自家烙的白面饼:“现在真的是太好了,人家这政法委到我村扶贫后,驻村干部和村干部经常到我家访贫问苦,询问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规划,整体搬迁时我家分到了一套57平米的住房,带一个小院子,还帮我开了一个小卖部和农产品电商平台,现在每年能收入1万多,我现在满足得很,我不太会说话,但他们对我的好,我会在心里记一辈子。”甄平感慨。
2015年陕西省委政法委驻村帮扶至今,三任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和多名副书记曾多次到铁炉沟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要求驻村工作队带着真情扶贫,找准“穷根”,对症下药,让村民走上富裕之路。
一个强有力的党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陕西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指导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制度,对涉及群众利益的事项,都做到张榜公布,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推动完善“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企业+贫困户”党建引领促脱贫模式,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支部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帮扶至今,铁炉沟村先后被省市县授予“民主法治村”“美丽乡村示范村”等荣誉。
扶志扶智让发展更有动力
“余虎、马顶柱、李军、王亦伟、付博、陈杰、常伟、卫鹏、唐战伟、张祥彬、李汉生、赵广和、刘靖华和三任省委政法委书记,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和模样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今生都忘不了他们每一个人,他们都是为我们铁炉沟村脱贫致富付出过心血的好干部。”说话的是铁炉沟村党支部书记罗和平。
“2015年那阵,扶贫干部们刚来的时候,我以为无非也就是发个米面油,捐些衣服、捐些钱就完事了。”罗和平说。
“没想到,实在没想到,省委政法委包联以来,动真格、下功夫,分两期为我村实施移民搬迁工程,搬迁户都住上了干净、整洁、安全的新房,协调投资326万元,建成饮水工程,彻底终结了我村祖祖辈辈因吃水而患‘大骨节病’的历史,投资600余万元,平整土地4000余亩,引进教育慈善款300万元,还硬化村组道路,实现了动力电入村,协调铁塔公司和三大运营商投资80余万元,解决村里通信网络信号弱的问题……”衣装整洁、被村里人誉为“见过世面”的村支部书记几欲落泪。
提到邢北恒(化名),铁炉沟村不少人会说,这家人变化很大。以前他家里房子破旧不堪、仅靠种庄稼微薄的收入养活一家人。娃娃很争气,2015年考上了大学,邢北恒高兴之余也深感忧愁,娃娃每年几千块的学费让这个本就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
结对帮扶干部找到邢北恒,帮他申请了陕西省委政法委引进的社会教育慈善款,该款专支全村在校贫困生和部分边缘户在校学生的学费。孩子教育问题解决后,邢北恒又在政法委引进的企业打工、分红,现住在安置房里的一家人生活蒸蒸日上。
现如今,铁炉沟村闲置的劳动力加入了引进的养殖场和药厂,通过企业+农户的形式,扩大就业,提高收入;有经验的农户通过驻村干部帮扶适度扩大鸡、猪、牛等养殖;驻村干部依托村里的自然资源引导村民稳步发展乡村旅游,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土特产销售,解决村民商品“卖难”问题;建成农家乐七家、窑洞宾馆一处,并对已经建成的环山步道、山顶凉亭、鱼塘垂钓等旅游项目进行了完善。
昔日被贫穷困扰的这片土地,如今在陕西省委政法委这个“铁亲戚”的帮扶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穷山沟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补齐发展短板提速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