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2-24 03:19:29来源:互联网
《三联生活周刊》第1111期封面文章《苏东坡地理》中写道:几乎所有人,都是从文学作品首先认识苏轼的。但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这只是了解他的一个入口,也仅仅是构成他复杂魅力的一个方面。作家林语堂形容苏轼,“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对于这个多才多艺、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林语堂又补了一句:“这些也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苏轼无疑是群星闪耀的宋代士人群体里最为璀璨的那个。他不仅精通诸多领域,还以创造性的思维进行了新的开拓:诗歌上,他和黄庭坚共同奠基了“宋调”,也就是区别于唐诗的丰神情韵,而以筋骨理性见长;作词上,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词的题材扩展到写景、记游、抒怀等方方面面;书法上,他表达了“我心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的看法,而成为宋代书法“尚意”书风中的砥柱人物;绘画上,他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是后来明代董其昌“文人画”理论的先声。除去这些主要的文学和艺术门类,还有苏轼在日常生活中迸发出的火花——比如在海南儋州艰苦的条件下,他改造斗笠为“东坡帽”来防日晒雨淋,也尝试制作松烟墨。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评价苏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的罕见“全才”。在某种意义上,面对苏轼的时候,好像就在面对传统文化的整体。不同时代、不同兴趣的人都能从中获益。
,融易资讯网(www.irong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