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7 20:22:58来源:互联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新建 邓君 通讯员 黄炳森 杨智明
艾滋病、毒品问题、恐怖主义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难题,共用针筒静脉注射吸毒曾经是艾滋病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戒毒场所同时承担着防艾和戒毒两大难题。
按照司法部、广东省委省政府和省司法厅的部署,广东司法行政戒毒系统自2009年起,对场所内收治的HIV感染人员实行集中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策略,不断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艾滋病集中防治模式,收治以来累计集中收治HIV感染人员7500多人,目前持续保持“零交叉感染、零安全事故、零所内死亡”目标。
实现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管理安全、医疗安全相比其他戒毒人群难度大、压力重。2009年起,广东率先将艾滋病戒毒人员分散管理改为集中收戒,坚决阻止艾滋病在所内的交叉传播,有效减轻了社会面的艾滋病防治压力。在此过程中,广东省戒毒管理局坚持把安全为先贯穿于艾滋病防治的全过程,出台了《HIV感染人员集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2009年4月10日,省南丰所正式成立医疗康复中心,开始为集中收治做前期准备工作。“南丰所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员十年期间,实现收得下、管得住、教得好。”南丰所民警洪勇锐告诉记者。
2019年2月20日,广东省第四强制隔离戒毒所作为全省的病残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场所正式启用,接过南丰所的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管理任务,广东的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收治工作有了新的更好的保障和条件。目前,除广东省四戒所承担艾滋病专管工作使命外,省女子所仍然承担集中收治女性艾滋病戒毒人员的重任。广东省女子所副所长李秀兰介绍,省女子所不断探索创新艾滋病集中管理和医疗救治服务的模式方法,涌现出了“甜妞”等一批保持良好戒毒操守、成功组建家庭、晋级为幸福妈妈的“优秀毕业生”。
据了解,2013年起,省三水所承担了广东省直属戒毒场所戒毒人员的集中收治工作,即先对省直戒毒单位收治的戒毒人员实行统一收治、统一体检、统一入所教育,再分流至其他场所。当时,在经费紧缺、人员不足的情况下,省三水所克服种种困难,抽调医疗业务熟识,技术精湛医护人员15人,七年来坚持做好戒毒人员入所体检特别是艾滋病初筛工作,无一漏检、无一错检,确保了艾滋病戒毒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集中收治,从源头上防止了所内交叉感染。
在推进艾滋病戒毒人员集中管理的过程中,广大专管民警担负着十分繁重的任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有许多民警是主动申请到集中管理区工作的,有70多名民警职工是连续十多年一直战斗在集中管理的第一线。
“我们的工作时刻存在着职业暴露的风险。”从事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工作13年的省四戒所民警黄振辉说,都记不清送了多少名戒毒人员外出就诊、所外就医了,经常夜里一个紧急电话就要迅速出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艾滋病戒毒人员的生命安全。”
“老黄牛”黄振辉在工作中总结出“六心”——初心、细心、耐心、真心、信心、责任心。他常常针对戒毒人员心理特征,主动出击,大力宣传抗病毒治疗、母婴隔断工程的原理和疗效等知识,让他们重燃生存的希望,介绍国家“四免一关怀”等相关政策和措施,免去他们的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戒治信心。而工作3年的省四戒所民警彭贝多告诉记者:“通过与戒毒人员谈心,与他们建立‘朋友’关系,进而开展教育,戒毒人员的接受程度会明显提高。”
省女子所民警李紫如是今年1月入职的新警,刚入职没多久,就投身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艾滋病防治的双重任务当中。有一天,天气晴朗,初春的寒意犹存,她带领戒毒人员一起练舞蹈,那些情景,她深有体会:“这让我更明白从以‘管’为主到以‘教’为主的转变,在日常教育矫治工作中要融入到戒毒人员中来。”
艾滋病集中管理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面对这一任务,专管民警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智慧和“逢山开路,融易新媒体,遇水架桥”的闯劲,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科学规范,安全发展,广大专管民警也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不断成长和进步,涌现出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涛,全国先进工作者何淑玲,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杨晓蕾、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黄达辉、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陈应健、广东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杨奕青等一大批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