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6 07:55:56来源:互联网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建斌
近期,我国进口冷链食品核酸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波及省份增多,涉及产品范围从海产品到畜禽肉类产品,进口物资被病毒污染范围从冷链食品扩展到集装箱。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1月2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为何频繁检出新冠病毒阳性等热点问题回应了社会关注。
就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回应称,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外很多国家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各种物体的表面包括食品及其外包装都有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而新冠病毒在低温下存活时间长,因此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就可能成为跨境远距离运输携带新冠病毒的载体。另一方面,各部门、各地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近期加大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抽检,随着检测频次、频率以及覆盖范围的增加,发现阳性的概率也就增加。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我国在加强物防方面采取的措施非常有成效,经过加大监测以及其他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应对处置,从而降低新冠病毒传播的风险。”李宁说,总的来看,阳性率也是比较低的。截至目前,全国抽检监测阳性率是万分之零点四八,而且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
入冬后,全球疫情日趋严峻,11月以后,每日报告数经常达到60万以上。近期国内的上海、安徽、天津、内蒙都报告零星病例。“应该说全球疫情形势不乐观,全球面临着大考,中国也面临着大考。”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坦言,在过去11个月我国已经总结了一系列一整套的防控措施,如何及时发现疫情,融易新媒体,能够在第一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零星病例的发生,是常态化防控下的正常现象。吴尊友说,要看到,像国庆节有6、7亿人的大流动,没有出现疫情反弹。现在进入冬季了,接下来又是春节的人员大流动,只要人群中没有感染者,就不会发生重大疫情。
“总结过去11个月的经验,我们有信心防止出现疫情卷土重来,防止出现2020年年初那样的严重疫情。”吴尊友指出,要把科学防控措施综合应用,概括起来是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突出重点,使得防控措施“精准狠”,能够及时发现,能够第一时间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对于局部疫情发生后,是否有必要立即展开大面积的核酸检测,吴尊友回应称,大规模核酸检测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人群的感染率很低,采取1:5混检模式能够及时地发现感染者,同时又能够大面积的、大规模的开展,符合成本效益。
“对于个人来说也是有益的。”吴尊友说,核酸检测仍然是目前能够及时发现早期病例的最有效方法。通过核酸检测,检测人本人会受益,如果发现阳性能够防止病情从轻型变成重型,减少对自己的伤害,同时可以防止传播,通常新冠传播的都是自己关系密切的像一起家庭生活或者在一起工作劳动的人,通过早期发现可以减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