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5 04:11:27来源:互联网
□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乡村建设基层行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
深秋的四明山层林尽染,素有“浙东红村”之称的横坎头村,在红杉林包围下呈现一片火红。更红的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余姚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讲解员李玲扎在这里近20年,为四面八方的游客生动讲述红色故事同时,也见证了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成功创建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的发展历程。
宁波余姚是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起源地,1998年开始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的探索实践。1999年,宁波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2003年,司法部、民政部总结推广宁波做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让宁波经验走出浙江,在全国遍地开花,香飘满园。
宁波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励健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是法治乡村建设的主要抓手,宁波迄今共培育22个国家级、306个省级、964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打通依法治国“最后一公里”,在全国首创“村民说事”“小微权力清单”“阳光村务八步法”等“宁波实践”和“宁波经验”,努力打造新时代乡村依法治理先行区,2019全国法治乡村建设会议在宁波宁海县召开。宁波最先提出制定促进法治乡村建设地方性条例,《宁波市法治乡村建设促进条例》有望今年底通过。
法治为本创新治理机制
培养“法律明白人”、评选“守法示范户”、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深化“村民说事”……走进宁波象山县墙头镇溪里方村,古色古香的建筑,自然蜿蜒的溪流,家家栽种花木、户户蟠扎盆景,美丽庭院的背后,是乡村创新治理机制的支撑。
在方家岙村警民说事办公室,不论建公厕、烧烤基地、垃圾清理等村中大事,还是村民间家长里短的小事,民警召集村民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帮忙办,就此解决了许多矛盾纠纷、困难问题。
象山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晓东介绍说,象山首创“村民说事”制度,坚持法治为本,把村民说事置于法律框架下,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组织政法干警下基层活动,开展“警民说事”“法官说案”“检察官说法”,让群众在“说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习惯。
“村民说事”制度在宁波市推广,形成了以“说、议、办、评”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搭建起协商民主新平台,构筑出村务管理、决策、治理、监督的全流程,开创一条共商共信、共建共享的治村理事新路子。
走在宁海的乡镇,几乎每个村都能看到“村级小微权力清单36条”的宣传标语和漫画。说起这治村“法宝”,村民神采飞扬。
实施“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建立责任界定明晰的乡村管理制度。2014年,宁海县在全国推出第一份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定《村级权力清单三十六条》,绘制权力行使流程图,让乡村权力事项在阳光下运行。2018年,该制度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3月,宁波把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和村民自治的重要基础,全面推动修订完善工作,融易新媒体,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时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热情,使村规民约修订完善的过程,成为发扬民主、普法教育和法治实践的过程。目前,全市乡村均因地制宜制订修订各具特色、有效管用的村规民约,使“规范做人、规矩办事”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党建引领强化融合共建
从一个年集体经济不足10万元的“困窘村”变成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从班子软弱涣散的“破大船”变成攻坚克难的“尖刀班”,背后奥秘是什么?余姚市梨洲街道明伟村第一书记张剑波的答案是:紧紧依靠党建引领,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法治化。明伟村先后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60多项荣誉。
党建引领,法治建设有方向。明伟村从召开一个会议、佩戴一枚党徽、建立一本联系卡等细节做起,将每周一上午9点确定为三套班子例会时间,村干部们首先进行中心组理论学习,后进行工作汇报,村监会审议各项工程和支出,保障村干部职权运用的合理性及规范性,即使是一包茶叶、一班工钱、一个杯子,都需要上报且经村监会审议。该例会制度已实施了9年,不仅成了干部心中的“铁律”,更是明伟村一块响当当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