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14 11:18:40来源:互联网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汾渭平原,行动方案提出,2020年10月—1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3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62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5天以内。2021年1月—3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86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2天以内;汾渭平原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90微克/立方米以内,各城市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平均控制在13天以内。
行动方案要求,2020年10月—12月,长三角地区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45微克/立方米以内;2021年1月—3月,控制在58微克/立方米以内。
在明确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同时,行动方案要求,全面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其中包括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行动方案提出,将完成整改的企业及时移出“散乱污”清单,对新发现的“散乱污”企业建档立册,及时纳入管理台账。对于“散乱污”企业发现一起、整治一起。坚决防止已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死灰复燃、异地转移,坚决遏制反弹现象。
“2020-2021年秋冬季是第4个攻坚季,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十三五’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行动方案要求,各地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确保如期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既定目标任务。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的攻坚行动将继续保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服务“六稳”“六保”大局。
行动方案表示,今年的攻坚行动将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重污染天气,实施企业绩效分级分类管控,强化联防联控;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散煤治理,融易新媒体,严防“散乱污”企业反弹,加强秸秆禁烧管控,有序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业炉窑和燃煤锅炉治理等。坚持问题导向,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加大帮扶力度,严防重污染天气反弹,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更加强调精准应对
加强区域联防联控
不同于往年,今年年初遭遇了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目前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据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行动方案统筹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和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任务,将采取积极稳妥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过去秋冬季攻坚行动取得的成果,立足于抓好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防止层层加码。
行动方案提出,全面实施绩效分级差异化减排。“简单说,就是对39个重点行业的企业分为A、B类进行减排,原则上,评为A级和引领性的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可自主采取减排措施;评为B级及以下和非引领性的企业,要严格落实对应的减排措施要求。”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将更加强调重污染天气的精准应对,通过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完善重点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快速有效的运行模式,保障启动区域应急联动使各相关城市及时响应、有效应对。
行动方案特别提出,要全面梳理《三年行动计划》《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各项任务措施,逐条逐项分析落实及完成情况,建立台账,查漏补缺。对尚未完成的任务,要梳理项目清单,倒排工期,确保2020年12月底前“销号”。
“各地要充分汲取以往秋冬季攻坚行动的经验教训,避免因目标任务进展超出预期而松懈倦怠,对企业放松监管、降低要求;也要避免因完成目标任务难度大而畏难退缩,不担当作为、放任自流。”行动方案称,更要避免为完成目标任务而采取“一律关停”“先停再说”,以及不顾实际情况长时间启动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简单粗暴措施,敷衍应对,临时性过关。
目前,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和苏皖鲁豫交界地区重点城市新一轮强化监督帮扶已经启动。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将围绕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主要任务,整合执法、监测、行业专家等力量组建专门队伍,做好监督帮扶工作,寓监督于帮扶之中。同时,向企业宣传大气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引导企业自觉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