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29 00:10:04来源:融易新媒体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荣悦
《中国商事仲裁法律与实务》(第二版)近日出版。该书总结了我国商事仲裁最新法律与实践,剖析其问题并探寻解决方案的同时对比性地介绍相关国际仲裁实务与理论。
与十年前出版的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在体系上更为完善,内容上也更为丰富和充实。增加了“仲裁中的外国法查明”“紧急仲裁员程序”“仲裁机构/仲裁庭秘书”“网上仲裁”和“仲裁中的第三方资助”等章节。原有章节也更为丰富和充实,在“庭审”中介绍了更多被广泛使用或者尝试使用的庭审方法,在“中国商事仲裁概况”一章中探讨了“中国仲裁的本土化特色”等。
本书作者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观察员代表、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巍表示,第一版出版后的十年间,中国仲裁事业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专注于仲裁的专业人士大量涌现,仲裁机构日益专业化和国际化,法院系统对仲裁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些积极因素都推动着中国仲裁实践朝着更高标准稳步前进。
孙巍在序言中说,公正和效率是商事仲裁制度的两大追求。受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各法域对其理解各有不同。对于公正和效率的追求以及两者的权衡,是一国仲裁发展历程与当前实际情况的综合反映。我国是1994年制定颁布的仲裁法,中国现代仲裁制度是在吸收、借鉴国际仲裁制度的基础上,自上而下推行的。地方政府主导组建仲裁机构,使得商事仲裁一开始即以机构仲裁的面貌呈现。行政监管以及仲裁机构对仲裁活动的强管理是中国仲裁制度的最大特色之一。当前,中国仲裁案件的增长速度和绝对数量已远非其他任何国家可比。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仲裁员在审理案件时更加注重释法说理和主持公道的作用,这正是“仲裁与调解相结合”之所以为国人普遍接受却令西方人难以理解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仲裁员更常行使释明权的内心驱动力。
他认为,在中国历史与现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来理解中国仲裁,就更能体会国际商事仲裁的某些惯例或许未必是中国仲裁实现公正的有效途径,亦更能理解中国仲裁发展及制度设计中对公正与效率的总体平衡。譬如,中国仲裁就不宜套用普通法系通行的复杂、冗长程序。因为,这一来无法实现快速解决大量纠纷的客观社会需要,二来必然明显增加争议解决成本。从中国当事人角度看,简单照搬普通法系仲裁实践的做法必将减损效率,亦未必能够实现当事人所期望的实体公正。因此,中国仲裁制度的设计必须首先以解决本国问题为要务,同时兼顾外国仲裁参与方对公正与效率的理解。未来,中国仲裁法修订建议采用国内仲裁法与国际仲裁法的两分法路径:国内仲裁法突出本土资源解决本土问题,国际仲裁法则遵从国际规则与惯例。
,融易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