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0-19 17:48:53来源:融易新媒体
◆ 解决困难群众实际问题
◆ 业务能力得到锻炼提升
◆ 亲身体会法援社会价值
◆ 坚定从事法援工作信心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周斌
“帮助人的那种成就感,真好!”发出这句感叹时,杨恬静已经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整整一年。这名去年刚刚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的山西姑娘,主动申请加入2019年度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在平罗县司法局的安排下从事法律援助志愿服务。
努力协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认真解答群众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开展普法宣传……一年中,杨恬静帮助当地困难群众解决了大量法律问题,业务能力得到锻炼提升的同时,也亲身体会到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价值,这进一步坚定了从事这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总结起来就是‘强筋壮骨’,让我的业务能力和思想认识都有了极大地提升。”杨恬静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不久前,她刚续签了合同,在当地再服务一年。
据了解,2019年度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在中西部11个省(自治区)招募了包括杨恬静在内的99名应届法律专业大学生志愿者,这些大学生志愿者立足自身法学专业的优势,协助当地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大量困难群众送上法治温暖。
在实践中锻炼成长
2019年8月,刚从甘肃政法大学毕业的王伟成为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的一员,被派遣到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法律援助中心从事志愿服务。
“那时的我,心情如同8月的太阳,灿烂又火热。”王伟至今还记得当时那种激动的心情。不过,刚开始工作,他就被“泼了一身冷水”。
王伟告诉记者,起初自己心高气傲,想当然地认为法律援助案件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案子,办起来不费吹灰之力。群众来进行法律咨询,他总是高谈阔论,动辄搬出法律条文来。听完解答后的群众往往都是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正当王伟纳闷之际,一名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多年的前辈点醒了他:“困难群众大多缺乏法律知识,你的解答方式他们很难听懂。工作方式要实际一点,目的是为他们讲明申请法律援助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条件要求等情况。”
认识到问题后,王伟很快调整状态,手把手地教那些困难群众如何申请法律援助,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从此,没有了华丽辞藻,只有耐心的交流问答、填写表格、提供证明……一番锻炼过后,王伟认识到,正是如此朴实无华的工作,才能为大量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罗蒙2019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加入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后,被派往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
罗蒙坦言,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感觉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在法律援助中心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她掌握了大量法律援助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通过努力学习锻炼,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法律援助志愿者,如今办起相关业务已经驾轻就熟。
拉毛卓玛是一名风华正茂的藏族女孩,2019年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成为同仁县法律援助中心一名大学生志愿者。
“一年中,我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虚心向律师请教、在工作中锻炼,使我短时间内熟悉了业务,学到如何将群众的想法及诉求准确、全面地翻译给律师,如何与群众耐心沟通、解答咨询,如何为困难群众代写法律文书等。”电话那头的拉毛卓玛用稍显生涩的汉语对记者说。
在岗位上贡献力量
“成功为9名果农要回欠款后,大家疲惫已久的脸上,终于绽放出久违的笑容。”王伟说,这件案子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2015年,9名果农在静宁县仁大镇贩卖苹果,但两名商贩收到苹果后拒不支付款项。收到果农们的法律援助申请后,静宁县法律援助中心认为他们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援助,王伟全程参与了此案办理。
经过一番艰苦的证据收集和诉讼工作,法院采纳了承办律师的法律建议,于今年4月25日依法作出判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支付拖欠款项。
一年志愿服务期间,王伟共协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1起,接待咨询158人次,代写法律文书20份,参与普法活动14次,整理法律援助案卷118卷。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来自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的少数民族毕业生王建荣参加了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在攀枝花市西区法律援助中心从事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一年中,王建荣接待了上千人次的法律咨询,在窗口受理380件法律援助案件并及时指派给律师办理,为受援人挽回大量经济损失。
“今年以来,西区法律援助中心已受理28件农民工讨薪案,为他们挽回35万元经济损失。”王建荣说,这让她真切感受到法律援助的价值所在。
苏玲玲毕业于甘肃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参加西部基层法律援助志愿服务行动后,于2020年1月被分配到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