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30 00:02:40来源:融易新媒体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是上海城市治理的两块金字招牌。上海的中心城区徐汇,通过推动两网融合,跳出条线各自为战的“小视野”,逐步形成条块联动、政社互动的“大格局”,以“一网通治”探索“两张网”建设的徐汇范式。
一张数据资产表中的秘密:平均每条数据调用100多次
从“一网通办”归集的政务数据,到“一网统管”汇聚的城市运行体征数据——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数据是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走进徐汇的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大屏上实时闪烁着一张“数据资产表”:截至8月初,徐汇的数据资产总量达到11.06PB, 数据资产总数达到7.43亿条,交换数据总量达到817亿条。
“这意味着,平均每条数据被调用了100多次。”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城运中心主任宋开成说。大数据不是把大量数据堆在一起,而是让数据实实在在地通起来、跑起来、用起来。
“汇商码”,就是徐汇在“两张网”建设中推出的典型应用之一。整个徐汇有235条马路、近万家街区小店,如何让这些小店既焕发生机与魅力,又让消费者放心青睐?今年年中,徐汇区正式发布“汇商码”,集店铺注册许可、行业评价、监督检查、消费评价等方面的数据等一体,相当于小店版的“随申码”。
“汇商码”的特点,是既服务市民消费,又方便商铺办事和政府监管。徐汇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汇商码”相当于街区小店的“个性主页”,商户可以在线维护商铺的相关证照等基本信息,与政府部门沟通有了“直通车”。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汇商码”对商铺进行客观点评,如果对商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不满意,还可以在线投诉举报。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两网融合现端倪
像“汇商码”一样,在城市治理实践中,很多应用场景兼具“两张网”的特征,既需要“一网通办”的政务数据支撑,也需要和“一网统管”的城市运行数据对接。“两张网”只有融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治理效能。
作为中心城区,徐汇拥有上海规模最大的衡复历史风貌保护区。上千栋历史建筑如何既做到活化利用,又得到有效保护,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在过去,由于违规装修,破坏老建筑结构的案例时有发生,对历史建筑形成不可逆的伤害。后来上海市出台规定,要求优秀历史建筑但凡改变内部设计或使用性质变更时,装修金额100万以下、涉及面积300平方米以内的,需向街道备案,超过此要求的需向区级监管部门报备。但在实际中,总有业主通过拆分装修合同等方式“钻空子”,规避应有的监管。
为此,徐汇区在“一网统管”系统中开发了“风貌保护”场景,通过市场监管法人库的每日比对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有一处地址进行住房合同变更或经营范围变更等申报情况,系统就会自动将警示信息发送至街道管理办,提醒该处可能会进行装修,街道收到警示信息后,及时上门查看,避免出现“漏网之鱼”。
除了主动发现和被动发现(群众举报),还有很多问题是通过感应设备智能发现。比如,徐汇天平街道的方建公寓上,就放置了多个传感器,凡房屋出现开裂、震动、倾斜和位移等四类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自动预警。后台系统经过比对,对未备案申报者第一时间叫停,杜绝了违规装修和野蛮装修的可能。
“虽然‘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的对象各有侧重,但精细化的城市治理必然涉及到多方面的数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徐汇区委副书记钟晓咏说,徐汇的做法是把行政服务中心和城运中心等机构整合在一起,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做强“算法工厂” 助力“一网通治”
要让“两张网”建设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服务于城市精细化治理,徐汇的探索还在不断深化中。
在徐汇城运中心的大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梁四柱”的架构:“一梁”,指的是区级层面统一的城运平台,旨在打造集专业研判、高效协同、综合决策于一体的城市运维“决策舱”。“四柱”,指的是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场、大民生四大城市治理领域的深化应用,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城区全景。
终端应用的精准高效,离不开强大的中台支撑。宋开成介绍,徐汇在城运平台中设置了三个中台:数据中台、AI(算法)中台和业务中台。“数据中台负责数据的收集、清洗、整理,好比燃料供应。AI中台负责构建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好比动力引擎。业务中台负责将计算结果与具体场景结合在一起,好比传送系统。三个中台相互配合,展现城运平台的硬核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