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7 13:20:03来源:融易新媒体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锋 战海峰
“感谢社区的心理咨询师,通过矫正期间的心理服务帮助我顺利回归正常生活,现在我过得很舒心。”曾因交通肇事罪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接受社区矫正的退休老师李某说。
几年前,李某驾驶车辆行驶时发生交通事故,致同车的朋友身亡。黄桷坪司法所通过“心理问诊”发现,李某陷入深深的自责,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为此,司法所专门为其制定针对性方案。目前,李某心理康复情况趋好,矫正期间表现良好。
将心理服务融入到社区矫正全过程,就是九龙坡区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的有效举措。近年来,九龙坡区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的高度,积极探索创新教育监管方式、理顺工作机制、增强执法履职能力,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3年来,九龙坡区没有出现社区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的案例。
在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社区矫正法的当下,融合先进科技、宽严相济的“分级管理”;代表矫正执法规范化的“宣告室”;再加上心理服务,已经成为九龙坡区社区矫正工作的一张张崭新名片。
建设标准测评平台
打造专业服务队伍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今年6月,黄桷坪街道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签订合作协议共建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根据协议,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授牌黄桷坪街道为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实践基地,并将为街道提供专业化的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积极将社区矫正中的心理服务工作,纳入与西南大学的合作议程,争取更多专业的资源和力量,切实解决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行为问题,帮助他们成为身心健康的守法公民。”黄桷坪司法所所长王玥说。
王玥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在社区矫正对象入矫时,司法所除了开展常规的心理测评之外,所内咨询师还对每一名矫正对象测评结果进行了解释,让矫正对象真正理解测评背后的意义。
为了让他们能进一步融入社会,重新开始,黄桷坪司法所在解矫时加入“心理加油”的内容,帮助他们厘清回归社会的思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不只是黄桷坪司法所,九龙坡区司法局还打造标准化心理矫正测评平台,实施心理服务大数据管理,为心理矫正服务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依据,促进心理矫正服务智能化和专业化。
九龙坡区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周刚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目前平台已为辖区13个司法所开放测评管理权限,提供2752人次测评,3次季度团体测评报告分析。”
平台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提高社区矫正质量,结合实际情况,九龙坡区打造了专业心理矫正服务队伍。
“我们以社会组织为依托,构建‘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为主要组成人员的工作队伍,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正常轨道。”周刚介绍说。
事实上,在建设心理矫正平台、提高心理矫正质量的同时,九龙坡区没有忘记将心理矫正服务流程标准化。
“针对入矫阶段、在矫阶段和解矫阶段,我们分类分段提供心理矫正服务,动态性把握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变化,做到心理服务向纵深推进并实现‘软着陆’,确保其犯罪心理及行为得到矫正,以降低其再犯罪风险。”周刚说。
今年以来,九龙坡区已开展心理矫正服务8场次,心理测评455人,综合评估616人次,心理矫正10人。
利用先进科学技术
宽严相济分级管理
社区矫正工作不是“一刀切”,在充分考虑社区矫正对象个性化特点后,九龙坡区司法局结合先进科学技术,施行宽严相济的分级管理。
周刚介绍说:“根据犯罪性质、犯罪动机、工作经历、教育背景、社会支持等,我们会分别制定矫正方案,并采取‘严管’‘普管’‘宽管’相区别的管理措施,尽量做到管理的科学合理。”
“这种方法不仅让资源得到合理分配,而且我们也更愿意配合,具有人性化。”一社区矫正对象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科学有效管理的背后还有融入科技元素的定位监管系统电子腕带,而这也是九龙坡区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在重庆市率先启用的。
《法治日报》记者在与社区矫正对象交流时发现,电子腕带外观与电子手表相似,小巧灵便,隐蔽性强,不会影响到社区矫正对象正常交往。
渝州路司法所管辖的一名社区矫正对象告诉《法治日报》记者:“电子腕带虽然小,但是功能十分全面。它的定位监管系统具有实时定位、活动轨迹再现、电子围栏设定和越界报警功能,并且采用防水、防脱卸、防拆卸等措施。我们是不敢有‘小动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