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3 11:16:27来源:融易新媒体
□ 孔祥俊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
斗转星移,春秋如白驹过隙。同学们在紧张、愉快而又多少有点迷茫中度过了绚丽多姿的交大时光,转眼已是别离时节。疫情的肆虐一度隔断时空,使大家无可奈何错过了春天,却依旧迎来了夏花绚烂。
你们是法科学子,多数人将以法律为职业。你们有幸赶上了法治昌明的新时代,法治已成为国家治理的关键词,法律和法治话题正在走进国家和社会生活的中心。特别是,民法典横空出世,引起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热议,将法治话题推向了巅峰。
作为职业法律人,你们确实负有特殊责任,更需要在纷繁扰攘中慎思明辨如何自处和作为,需要回答究竟要坚守什么和如何坚守。
健全的社会和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公平正义
约翰·罗尔斯在《正义论》中说过:“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法律更是正义的化身,守护和弘扬正义是法律人的本分和天职。正义与法律和法律人有着不言而喻的天然联系。“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经常是对法律学子的殷殷期许。法律代表着正义,法律人是正义的使者,“利剑”和“天平”都是正义的符号。
想像这样的图景就令人精神振奋和激动不已。但是理想与现实总归有不小的差距,追求正义的道路从来都不会平坦。在追求正义的多艰之途中,衷心希望你们锲而不舍、永葆热忱。
追求正义需要上下求索
正义虽然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其面目经常不清晰不具体,正如蒙眼的正义女神总会给人无尽的遐思。诚如卡多佐大法官所说,“无论说了或者做了多少,在某种程度上,它仍然是一种鼓舞、一种昂扬的情绪和一种美好向上的渴望”。“我们习惯地视为标准和理想的正义,在不同时间、对不同思想,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将正义的标准客观化,甚至描述它,也从未真正成功过”。
就法律人而言,我们所追求的正义,“不仅仅是权利与义务已由法律确立、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正义;我们追寻的正义,是创造法律时就应当遵循的正义”。“在这种意义上,正义是一种比仅仅遵从规则更微妙、更模糊的概念”。即便如此,如施塔姆勒所说,“正义根据完美社会的设想,为特定的法律意志指明了方向”。
正是由于正义的终极性、模糊性和多变性,才需要不断地寻觅正义的真谛,才需要殚精竭虑百折不挠千锤百炼。法律人不仅要实现正义,更要使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扩展正义的溢出效应,让全社会能够看得见正义,感受到正义之光。你们即将步入践行正义的路途,正义的大厦等待你们去添砖加瓦。
追求正义需要始终开放你们的认知系统
正义具有开放性,正义的追求要求有开放的认知系统。作家赵瑜有一篇“你再有知识,也说服不了你的舅舅”的文章(网络版),讲的是你再正确、再有知识和再克尽努力,也说服不了固执己见的舅舅。因为舅舅的认知系统早已封闭,而封闭就是只能接受固定来源的信息。而且,“认知封闭的人,一般都不读书。因为读书意味着会对比,甚至还意味着要思考。这些需要动用判断系统的脑力活动,都非常需要时间投入,且丝毫不会有收入”。“这些人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最简单粗暴的逻辑线上”。当下的撕裂与反智以及所谓的“脑残”与“弱智”,其中不乏“说服不了的舅舅”。
当然,装睡也有殊途同归的效果,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认知系统的关闭,于己容易故步自封,固执己见,坐井观天,裹足不前。这还罢了。如果将来你是治国理政者,你执掌内政外交权力,如果还封闭自己的认知系统,则于国于民其害无比,其祸无穷。认知系统的封闭,必然关闭正义之门,逼窄正义之路。保持开放的认知系统,则要求始终秉持开放吸纳、谦逊包容、海纳百川和虚怀若谷。
追求正义需要坚忍不拔一往无前
正义的追求不是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不是诗和远方,不是小桥流水的浪漫情调。正义既是美好的愿景,又是残酷的真相。人们总希望正义能够得到伸张,正义的旗帜永远高扬。
这或许是正义的常态,但也不尽然。在偶然的情况下,正义会闭上眼睛、会蒙尘、会迟到,甚至会缺席。法律偶尔得不到有效执行,正义有时得不到伸张,还不能完全做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获取正义还需要成本,并不是人人都愿意承受追寻正义的代价。更有甚者,担心“拿起法律武器”将会损失更惨,于是选择了忍气吞声,放弃求助于法律,甚至选择屈从屈服。规则有时遭遇潜规则,努力有时被投机打败,公平有时会迟来,甚至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