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05 18:10:50来源:融易新媒体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鹏
沙柳河畔,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随着一盆盆湟鱼被缓缓倒入水池,记者看到,它们沿着细长管道迅速流入一旁沙柳河,随后由北向南顺流而下,最终将游入青海湖。
7月2日至3日,青海省检察院邀请部分在青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围绕“强化公益司法治理 致力守护‘山宗水源’”主题视察青海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在位于海北州刚察县的青海湖裸鲤公益检察增殖放流基地,代表们纷纷将人工繁育的裸鲤放归自然。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每年夏季,成群结队的湟鱼沿着入湖河流洄游产卵,融易新媒体,甚为壮观,而流经刚察县的沙柳河是其重要通道。近年来,虽然湟鱼资源蕴藏量持续增加,封湖育鱼成效显著,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罔顾法纪政令偷捕湟鱼。
为此,青海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对非法捕捞湟鱼案件,在提起刑事公诉同时,一并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青海检察院还与省农业农村厅完善了非法捕捞青海湖裸鲤公益诉讼案件生态损害赔偿鉴定机制。
2019年6月,青海湖裸鲤公益检察增殖放流基地揭牌,从而完善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公益诉讼检察相衔接的青海湖裸鲤生态保护模式。
截至目前,全省提起非法捕捞裸鲤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14件,督促收缴生态修复赔偿金39万余元,根据评估报告,可累计向青海湖增殖放流34万余尾裸鲤。
通过亲身实践,代表们对增殖放流活动竖起了大拇指,认为这对推动裸鲤资源保护和青海湖生态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代表们还视察了卡阳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站。卡阳是距离西宁市区最近的原始天然林区高山牧场,今年5月29日,西宁市检察院在这里设立工作站和法治讲堂,通过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强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促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
同时,代表们听取了青海省检察机关江源公益诉讼法治宣讲团4名女检察官所作的首场公益诉讼法治宣讲以及开展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汇报。
“一路下来,我对全省检察机关扎实推进公益诉讼工作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加强与行政机关的协调联动,同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力度,让全社会关注这项工作。”青海省人大代表、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栎感慨。
青海省检察院检察长蒙永山表示,代表视察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守护好“三江之源”增添了不竭动力和智慧源泉,今后将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联络工作,丰富和拓展自觉接受监督的平台,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更好服务青海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