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05 15:10:26来源:南方都市报
    《庆余年》全集盗版资源泄露引起国家版权局关注。
    12月26日,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于慈珂再点名《庆余年》,称该剧盗版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国家版权局将继续推进打击盗版,营造更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不出意外《庆余年》下周将迎来大结局,回顾过去一个月的播放期,《庆余年》可谓命途多舛,在12月17日因启动超前点播两家独播平台被网友以合同纠纷诉上法庭后,12月19日晚,《庆余年》全集盗版资源泄露再次给片方、平台带来“暴击”。
    两起事件叠加引发网友热议:“我们都是VIP,额外收费逼我们看盗版”。某条微博高赞评论点明了原本两起不相干事件的隐蔽逻辑,也印证了平台的超前点播收费似乎引起反弹,一时之间,原本处于舆论场被谴责的盗版反倒成为“正义化身”,网友看盗版也不再良心不安,无数争议再起:已实施4年的内容付费模式转向点播是否合理?盗版资源缘何屡禁不止?遭遇权力式收割的“韭菜”是否就应该转而撑盗版?
    近日,南都发起网络问卷调查尝试就上述问题作解答,当平台和消费者权益互相对冲之时,要如何合理限定各自维权的边界?未来保护知识产权之路又该如何前行?
    九成观众称报复式看盗版
    就在本周,南都记者发起网络调查,据调查显示,参与的网友有7成是爱奇艺或腾讯的会员,而有9成网友认为,此次平台超前点播不合理,盗版在网上疯传是源于公众遭遇点播伤害后的报复性行为。
    12月11日,两家独播平台以超前点播方式50元超前看6集向会员收费,尽管在调查中显示,仅有不到7%的观众为此付费,但此举伤害消费者感情和权益已成事实。
    此前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向南都反映,融易新媒体,目前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权益门槛高回报效益低,也正是因为救济渠道发挥的效力有限,在公权救济维权无力之时,私人救济则成为一种自然选择。有网友认为,正是因为平台触怒用户失去支持,盗版成为用户的私人维权利器,全集泄露才让一众网友“拍手称快”。
    公众纷纷倒戈看盗版不仅限于此。南都记者关注到,此次《庆余年》盗版资源片头无广告,片源高清,可谓“高仿“,多位网友反映,盗版的体验并不比看正版体验差。
    “盗版免费高清还没有广告,为何不看盗版?”一些网友的声音也反映出一个关键问题,当盗版与正版无别甚至性价比更高之时,道德的约束力如何战胜人性的自利性?作为理性的消费者,我们是否要从道德审视的角度去批判人性的“理性选择”?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李顺德也告诉南都,看盗版固然不对,但是将盗版问题的责任推向消费者,也是本末倒置。“打击盗版还是要从源头来监管,把矛头对准消费者是事倍功半。”李顺德说。
    实际上,人性趋利是普遍的常识,要让正版战胜盗版,也绝不仅仅依靠道德和法律约束即可实现,如何从产品的角度提升正版带给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或许才是平台此次风波中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平台还是应该秉持诚信为本,提高服务水平,赢得消费者认可,否则消费者会用脚投票。”李顺德说。
    不到两成网友愿意购买或续费来年VIP
    网友被点播伤害选择靠看盗版发泄情绪“变向维权”,对平台的信任也堪称“崩塌”。据此次南都网络问卷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的网友愿意购买或续费来年的会员。
    市场也对此作出反应,平台于剧集播放三分之一时开始采取超前点播,据数据显示,自21集开始腾讯视频网站播放量产生断崖式下滑,也正是在此期间,盗版资源开始在网络流传,而到了12月19日盗版全集资源泄露后,平台播放量数据更下降近90%。
    平台“割韭菜”不合理,用户是否就应该撑盗版给平台一击?
    李顺德表示,平台的超前点播模式是一种涉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应该监管,但用户也不应该短视的因为泄愤而去撑盗版。“从长远角度而言,看盗版不利于整个内容产业的发展,消费者应从长远的眼光来保护知识产权,以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保护自己未来消费文化产品的权利。”
    李顺德认为,针对平台经营违法的行为,消费者可以采取投诉抵制甚至要求媒体曝光或诉诸于司法手段,此外市场监管部门也应该承担起监管责任。“该如何解决就如何解决,绝不代表看盗版就有理。”李顺徳称,平台、消费者、监管部门都是产业的一环,各自都应承担相应责任。“该规范的要规范,该惩罚的要惩罚,该作为的要作为,大家要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市场环境。”
    内容付费垮塌?仍有近7成网友愿意为知识产权付费